第六届法国哲学年会大会报告纪要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2016102930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法国哲学年会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伍舜德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身与心——法国哲学的进路”,来自中、法、德三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期刊和出版界五十余位学界同仁共聚一堂。

 

本次年会主会场共举行两场次、三个大会报告,第一场报告主持人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担任,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尚杰教授做了《关于绝望与死亡》的报告。

 

“绝望是心情的事儿,死亡是身体的事儿”。尚杰教授如此阐释他的主题。伊壁鸠鲁曾说:我在,死就不在。但是面对死亡时,我们大多数人仍是无法做到彻底地洒脱,仍然会有所恐惧,所以就需要“哲学治疗”。当我们面对精神领域里的高难动作——绝望并成功度过“劫难”时,我们就可以得到哲学思维上的升华。这就使得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成为一门活着的艺术。

 

一个人生来于世,就要死得其所,当生死已定,那么中间的个人奋斗就显得尤为重要,强调了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积极向上价值观。我想,这大概就是尚杰教授最想向我们传达的一种思想吧。

                   

第六届法国哲学年会大会报告纪要

尚杰教授作报告

 

随后进行的第二场报告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作主持。来自浙江大学的杨大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富有禅意的一篇演讲——《心去哪儿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有的说“心就在这里”,还有的则认为“心就在心里”。古代哲学认为“心”即“灵魂”,它存在于万物之中,体现了当时人对神性的追求,这一时期,心在神那里。当哲学从神回归到人,心也随之回到了人那里。但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精神慢慢向着后现代哲学靠拢,唯物主义时代到来,心就渐渐走向了物,发展出生命唯物主义。

                    

第六届法国哲学年会大会报告纪要

杨大春教授作报告

 

一场热烈讨论结束后,紧接着的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钱捷教授作报告《超绝论证”——从普特南的瓮中之脑回看笛卡尔的沉思》。钱捷教授通过对普特南“瓮中之脑”的证明的探讨,引出了对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和逻辑经验主义的讨论,分享了对于笛卡尔论证的深入理解。论题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与回应。

                    

第六届法国哲学年会大会报告纪要

 钱捷教授作报告

 

                         

第六届法国哲学年会大会报告纪要

 

与会学者交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