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第六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哲学语境下的理智与情感

发布人:韩珩


哲学语境下的理智与情感

 

论坛议程

2025年9月12日(周五) 

 

报到 

2025年9月13日(周六)

地点:海琴六号A486

主持:卢毅(中山大学)

 

上午:主题报告

01

8:30-8:45

致辞、合影

02

8:45-9:45 主题报告一

马迎辉(浙江大学):哲学跨学科研究的起点、原则和目标:从现象学流形论看

03

9:45-10:45 主题报告二

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超善恶的上帝与主体性的前提

04

11:00-12:00 主题报告三

蔡祥元(中山大学):感通的生发机制——以舍勒《同情书》为背景的一个阐发

05

12:00-12:30

提问与讨论

 

下午:博士生论坛

每位报告人发言20分钟,评议+讨论10分钟

 

分论坛一:

14:30-16:00

第一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86

主持/评议: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

郭燕琪(哈尔滨师范大学):理智与情感的辩证重构:当代哲学前沿视域下的二元张力及其超越

张文豪(华南师范大学):感性与理性的张力及其对Becoming的动态演绎

李金涛(东南大学):情感之流与理智之网中的行动理由重构

16:15-18:15

第二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86

主持/评议: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

李星(武汉大学):古希腊语境中“Eros”与“Agape”的内涵与张力

黄同安(清华大学):论利维坦的理性、激情与不完满的权威

卢一叶(贵州大学):作为或然性沉思的修辞:论海德格尔早期的修辞存在论

王怡宁(中山大学):“生存感觉”的具身性重释——一种梅洛-庞蒂视角的解读

 

分论坛二:

14:30-16:00

第一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58

主持/评议:秦际明(中山大学)

张玮(山西大学):从“心性自觉”到“心境共在”:唐君毅心灵哲学的存在论展开

张云清(中山大学):论梁漱溟情感哲学的逻辑展开及其佛学内涵

姬静怡(中山大学):从“心之所同然”论孟子伦理学中的理性倾向——与斯洛特“移情”理论辨析

16:15-18:15

第二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58

主持/评议:秦际明(中山大学)

司志昊(中山大学):“应得”的失衡与调适:孔孟思想中“怨”情的生成及转化机制

黄子路(中山大学):道德情感是否具有立法意义——董仲舒与何休对“宋人及楚人平”的诠释之争

崔续丹(东北大学):通“情”达“理”——儒家伦理视阈下情感计算的伦理困囿及规制理路

张绅(聊城大学):尼采永恒轮回假设足以打破马利翁的第三者吗?——论无第三者之爱的可能性

 

2025年9月14日(周日)

博士生论坛

分论坛一:

8:30-10:00

第三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86

主持/评议:杨震(中山大学)

何珊珊(中山大学):康德的知性自发性:绝对的还是相对之辨

陈如意(北京师范大学):“道德的关卡”——论康德情感体系中的“激情”与“情欲”

林润淼(山东大学):康德美学中主观感觉与客观感觉的区分——兼论鉴赏判断与认知判断的区分

10:15-12:15

第四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86

主持/评议:杨震(中山大学)

方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再议“愤怒”的道德评价及规范框架问题——从努斯鲍姆对愤怒的批评出发

葛依婷(中国人民大学):从豪迈者到脆弱难安的面容——现代脆危主体的共在处境

贾永泽(中山大学):“自由”的条件与政治情感:论J.S.密尔的民主审议思想

何韬韬(中国人民大学):“情动”的分析美学方案——论珍妮弗·罗宾逊理论与“情动/情感转向”的关系


 

分论坛二:

8:30-10:00

第三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58

主持/评议:阮凯(中山大学)

赵鑫(武汉大学):基于情感的道德动机:一种新的解释模型探索

张艺欣(中山大学):一个情绪敏感的碎片化决策理论

郎宏楠(中山大学):论心境的理性

10:15-12:15

第四场研讨

地点:海琴六号A458

主持/评议:阮凯(中山大学)

任虎(东南大学):自动驾驶汽车(AVs)引发的道德决策困境:义务论、后果论与道德直觉之间的冲突

刘思嘉(复旦大学):人工智能情绪咨询之伦理辨析——从自我欺骗到情绪错觉

赵若言(西安交通大学):脑机接口自我疏离现象的现象学解读

王栎珑(浙江大学):大语言模型是值得责备的吗?

*会务:崔涵中、张德志、李百特、沈易泽

 

来源|哲珠新媒体

海报|史争辉

编辑|杨 琳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