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第二届文明对话语境下的哲学社会学纪要
2023年12月08-10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文明对话语境下的哲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楼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党委书记屈琼斐主持,她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欢迎大家未来继续大力支持论坛的举办与哲学系(珠海)的发展。在开幕致辞中,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伟教授首先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继而提出并阐述什么是哲学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学哲学的关系,哲学社会学是否可以为当今哲学的发展打开新空间等问题,最后他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韩水法教授对主办方周到的准备表示感谢,然后阐明社会学的起源及其与哲学的关系,哲学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哲学活动和哲学现象本身进行反思和研究,同时哲学社会学也为汉语哲学提供一种新的维度和领域。

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以《学术的哲学与其他哲学》为题,阐述了何为哲学社会学,分析了学术的哲学和非学术的哲学活动。
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以《寄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哲学》为题,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讨论了互联网时代哲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性。
北京大学周程教授以《科技与社会视域下的霍乱致病因之争》为题,结合前面两位学者对哲学社会学的阐述,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科学知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周程指出当前哲学社会学研究并不充足,作为学术场域的哲学不仅存在内部信息和能量的互动,也存在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的互动。
第二场研讨由浙江大学王俊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庞学铨教授以《当代德国实践哲学的里特尔学派》为题,结合实践哲学在当代德国复兴的背景,讨论了里特尔学派对当代德国哲学的重要影响。
澳门大学王庆节教授以《谈谈价值批判与康德道德理论的核心》为题,从康德道德哲学视角解读了现代社会价值批判理论奠基的历史和逻辑演变过程。
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以《重思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为题,认为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借助康德法哲学解决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问题,但构建起来的“公民社会”理论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华东师范大学应奇教授以《强批判与弱批判之间——从韦尔默到霍内特的批判理论定位》,讨论了哈贝马斯的后学如何重新定位批判理论传统,也涉及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诊断问题。
第三场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文兵教授主持。
商务印书馆编审陈小文以《<醉翁亭记>的现身情态》为题,从海德格尔的“现身情态”概念切入,通过分析作为艺术作品的《醉翁亭记》,为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寻求基础。
中山大学李兰芬教授以《一种对人与学关系的新解释——从柯林斯对玄学的解读看》为题,基于柯林斯对中国玄学的解读,她指出了一种对人与学之间关系的新的解释方式:
浙江大学王俊教授以《学院哲学和大众哲学:
苏州大学李红霞副教授以《现象学视域中的哲学社会学》为题,主要从海德格尔的角度谈论了现象学能够对哲学社会学产生什么样的启发和意义。
第四场研讨由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文兵教授以《政治认识论与政治判断力》为题,主要就伯林与阿伦特的“政治判断力”内涵展开讨论。
浙江大学张国清教授以《文明与正义:
中国人民大学李科林教授以《知识与经验:
中山大学陈建洪教授以《作为哲学社会学的政治哲学》为题,从“政治哲学两义”出发,揭示出哲学的“求知”与“否定”含义,并从哲学与社会间的紧张关系中提出“哲学政治学”的要求。
在闭幕致辞中,中山大学陈建洪教授表示第二届哲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圆满成功,发言和讨论精彩纷呈,他向与会专家拨冗与会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大家接二连三地继续支持第三届会议的召开,为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 | 哲珠新媒体
文稿 | 唐冰沁 高雪 王志远
摄影 | 唐冰沁 高雪
编辑 | 王志远
初审 | 韩 珩
审核 | 卢 毅
审核发布 | 屈琼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