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我系许家瑜助理教授翻译文章:化其道:论庄子的“撄宁”

发布人:韩珩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江海学刊》2023年第5期

 

目录

 

基本信息

 

化其道: 论庄子的“撄宁” 

 

[摘 要]关于什么是终极实在与终极价值,人们一般更多关注名词性的那部分内容。 如果转换思路,考察与之相关的动词性内容,会发现道家思考“道”的关键在于反转西周以来该词所具有的目的论层面的规范性内涵。 从“得道”“谋道”“循道”“行道”,到《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和“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进而到《庄子》的“不道之道”“浮游于道”“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等,可以看出,道家总是以一种旨在颠覆和重新定义“道”的方式扬弃它先前的含义,并将“道路”的规范性隐喻转变为“撄宁”之“水”的隐喻。 “道”原本是朝向预期价值的有意识行动或特定的理想政治秩序,但在老庄哲学中却具有完全相反的意味:通过消除所有作为目标的、有意识的价值,以实现其无目的的行为。 庄子将“忘”与“化其道”关联起来,提出非目的性的创造性转化,使充实的无意识经验从道德性判断与社会性功能中解放出来,并以此作为万物相互创造的生命力之渊。

 

[关键词]庄子 道 化 撄宁


 

译者简介

 

 

许家瑜,台湾台中人。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20),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2020-2022)。 2023年3月作为“百人计划”助理教授引进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哲学的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哲学方法论、比较哲学、文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等。

 

正文

 

 

 

 

 

 

 

 

来源|哲珠新媒体

编辑|霍雅萱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