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珠党群 | 我系党委联合大气科学学院党委、数学学院(珠海)党委赴韶关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党建培训

发布人:韩珩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11月24至25日, 哲学系(珠海)党委、 大气科学学院党委、数学学院(珠海)党委联合组织党员前往广东南岭干部学院,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形式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党建培训。 学校党委组织部金卓行老师, 哲学系(珠海)党委屈琼斐书记、 大气科学学院郑慧书记、黎伟标副院长、游顺勇副书记、简茂球教授、樊琦教授,数学学院(珠海)孔晓慧书记、周剑芬副书记,以及各教工和学生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活动合影

 

 

 

百年征程谱华章,赓续奋斗正当时。 11月24日,在丹霞山地质博物馆,党员们循着中大先辈的脚步,重温历史轨迹,认真听取讲解,学习了丹霞地貌的百年科研历程。 通过馆内各式陈列展览和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同志们了解到,从出土萌芽到茁壮成长,从花开满枝到硕果累累,从广东丹霞山到丹霞地貌到中国丹霞走向世界,在丹霞地貌学科研究的道路上,丹霞地貌的先驱者们: 冯景兰、陈国达、吴尚时、曾昭璇、黄进、彭华……他们每一位都与中山大学紧密相连,在丹山红岩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师生跟随讲解员参观丹霞山地质博物馆

 

党员代表为彭华教授献花

 

 

 

在当晚的研讨交流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既感叹于丹霞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又钦佩于中山大学一代又一代丹霞研究者对于科学研究的热爱和不辞艰辛。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中大党员,看到中大学者对丹霞研究贯穿始终的杰出贡献,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科研人,老师和同学们也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使命,立志牢记“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师生交流研讨

 

 

 

25日,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党员们参观了中山大学在抗战期间的办学旧址——位于广东省北部的乐昌市坪石镇。

 

实地参观前,屈琼斐书记作主题报告《国家命运与中大发展》,回顾中山大学百年的办学历史,以及其在光辉岁月中的发展历程。 通过屈书记的讲述,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中山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艰难办学,在改革开放后扩展新办学格局,在新时代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金卓行老师为大家进行基层党建业务培训,详细讲解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的流程和方式。

 

 

 

屈琼斐书记为大家作主题报告

 

党委组织部金卓行老师为大家进行基层党建业务培训

 

 

 

随后,乐昌市华南研学工作专班的何昆亮老师为大家详尽地介绍了抗战期间中山大学与坪石结缘的历史。 据何老师介绍,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在坪石度过了近五年的艰辛岁月。 在这段时间里,中大为国家培养了超过两万名青年学子,输送了近20000名毕业生。 坪石的山水成为了支撑抗战中的中山大学的重要力量,见证了中大的文脉延续。

 

何昆亮老师为大家介绍抗战期间的中大与坪石结缘的历史

 

 

 

在何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们实地参观了当时的校本部、研究院、天文台、法学院、工学院等旧址,深入了解了当时中大师生们在棚屋、马厩、农舍等艰苦条件下学习生活的情景。 同时,我们了解到中大在坪石时期开设了许多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的军事辅助课程,展现了中大人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的担当精神。

 

 

师生参观中大旧址

 

 

 

此次“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党建培训活动,是一次淬炼初心、激扬信心、坚定决心的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回顾中大校史、学习先驱者事迹、重走先辈来时路,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党性修养,加强对红色基因的理解。 师生们将把此次的学习成果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中大的红色文化,发扬中大的红色精神,不忘历史,坚定信念,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员合影


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

初审|韩 珩

审核|国   珈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