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校区“雕刻时光——习之堂藏木刻雕板特展”开幕

发布人:韩珩

2023年11月5日上午,珠海校区“雕刻时光——习之堂藏木刻雕版特展”于海琴六号一楼A130室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习之堂儒学馆及清远一默书房承办。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屈琼斐书记,大气科学学院郑慧书记,历史系(珠海)张东蕙书记,珠海校区管委会许海舟副主任,哲学系陈琼芝副书记,中文系(珠海)沈锐副书记,旅游学院徐永怡副书记,海洋科学学院廖喜扬副书记,人工智能学院李茂副书记,软件工程学院蓝澍德副书记,哲学系罗筠筠教授,广东慈善总会孝廉慈善基金副主任周芳女士,广东航海学院王翠华教授,中国电信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运营支撑部总监胡建平先生,习之堂儒学馆副馆长谭巧云女士,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快报收藏周刊》《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朋友数十人出席本次活动。 展览开幕式由哲学系(珠海)国珈副书记主持。

 

 

 

 

 

 

海琴六号一楼A130展厅

 

 

 

 

国珈副书记主持开幕式

国珈副书记首先代表活动各主办单位,向周春健教授及各界友朋的亲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他指出,适逢学校99周年校庆前夕,此次开展意义非凡,展览将展出“习之堂”收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木刻雕板以及活字子模40余种精致藏品,希望能够通过展陈,让观展的朋友们既能够领略古人艰辛伟大的雕刻时光,又可以思索诸如“李约瑟难题”“元宇宙”等哲学命题; 同时,在融通珠海校区不同学科院系多元文化交流、提高校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助益。

 

 

哲学系(珠海)屈琼斐书记致辞

屈琼斐书记表示,海琴六号集齐了珠海校区7个人文社科类院系,再加上“一带一路”研究院,非常聚“文气”,这里有大量各具特色的讲座、论坛、研讨会议等学术活动,这里的文科资深学者门饱含学养、学富五车,也拥有大量的公共展陈空间作为支撑平台。 下一步,需要通过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做各具特色的展陈活动,一起展示珠海校区人文社科类院系的相关成果,让老师们愿意去做,让学生们愿意来学,让文化氛围此起彼伏。 今天,周春健教授带来了让人期待已久的习之堂藏木刻雕板特展,开启了海琴六号“一带一路”展厅第一次展览的大幕,是校区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相信此次展览,能够在珠海传播下红色的种子,让珠海校区的文化品味跃升一个台阶。

 

 

罗筠筠教授致辞

罗筠筠教授首先祝贺“雕刻时光”展览于珠海校区再次举办,在当今这样一个外在吸引力众多的时代背景下,周春健教授通过这种从个人收藏的角度布展,体现了其背后一以贯之的学术思考,藉展览理解中国,藉展览回归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极其具有价值的学术行为。

 

 

周春健教授上台致辞

开幕仪式最后,策展人哲学系周春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办展的理念及本展的缘起。 他指出,习之堂儒学馆是一个“家庭式”的私人博物馆,全家总动员,“习”字代表“学而时习之”,说的是反复地践行,办馆的初衷也是为了把自己所学更好地传播给社会。 有两个理念一直支撑着自己,去坚持不懈地收集、设计、策展,一是藉展览理解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二是“格物育人”的教育理念。 所谓“格物育人”,指的是通过展陈的实物卡片、雕板及手稿等,让同学们自己来看、自己来观,然后有所思考,从而涵养家国情怀。

 

随后,周春健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展览,详细讲解每一件展品以及背后的收藏故事,现场观众均表示获益匪浅。

 

展览讲解现场

 

 

PART/2

 

 

嘉宾合影留念

活动最后,现场嘉宾在海琴六号一楼大堂合影留念,本次特展开幕式圆满结束。

 

 

 

按照习之堂的传统,开幕式结束后,周春健教授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及同学们移步海琴六号A542会议室,哲学系(珠海)为参展师生准备了美味茶歇。 茶歇结束后进行主题学术沙龙,进一步围绕“雕刻时光”开展学术交流与互动。 周春健教授做“借展览理解中国”主题分享,对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进一步的阐发。

 

 

学术沙龙现场

 

周春健教授指出,创办习之堂以及办展览的用意,一是考虑到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 自2019 年起,已先后举办了“百年讲义”“百年家书”“百年弦歌”“风月同天”“为时而著”“雕刻时光”“吉光片羽”“缥缃万卷”八个主题展览,主题丰富、内容充实。 随后,周春健教授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列文森的“博物馆说”和余英时的“游魂说”,揭示了两种“儒学困境观”,相关展览正是应对现下存在的儒学困境的一种有益尝试。

 

 

现场提问

 

 

 

将近尾声,沙龙现场的媒体朋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展感受。

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麻煜科先生表示: 本次展览有几大亮点,一是习之堂系列展览已经形成独有的学术品牌,在格物育人上有独到之处,这便于珠海校区广大留学生与港澳生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是习之堂的收藏与展览,对学者治学来说,有好的审美取向跟趣味性,开拓一种做学问的思路与路径。

 

来自《新快报收藏周刊》的李世云先生谈道: 雕版印刷以直观的形式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周老师本次的展览也以具体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时代在飞速变化,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与价值始终保持如一。 这种于时代流变之中的坚守传承,是这次展览体现的重要价值之一。

 

来自《广州日报》的陈运成先生认为: 周春健教授的收藏理念引领着一个新的风向。 在传统收藏观里,收藏是一种“占有”; 而周教授则选择将其转变为“分享”,以自身的学识与阅历将藏品组织成一次展览,值得收藏界学习与效仿。 此外,这次活动既能让周教授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又能在展览交流之中促进日常的治学与教学,这种辩证的思路是值得学习的。

 

其他参与活动的师生同学们在分享心得体会之余,也借机向周春健教授提出了问题,周春健教授一一进行解答。 并表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院系的嘉宾与同学们能够坐在一起讨论,在跨学科的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学习力和思考力,乐趣多多,“天地一指事,甘苦习之堂”,习之堂的展览将会一直做下去,让展品面向社会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

 

 

 

 

 

 

 

此次珠海校区“雕刻时光-习之堂藏木刻雕板特展”将持续开展,欢迎各界友朋前来参观指导,参观预约方式如下:

地点: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一楼南侧大厅A130展厅

展期: 2023年11月15日至2024年1月3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韩珩,0756-3668280

 

 

来源|哲珠新媒体

采风|王志远

编辑|古泽林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