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郭峻赫教授发表文章
基督之爱的儒家重估:
安昌浩与韩国奥古斯丁研究的比较
A Confucian Reappraisal of Christian Love:
Ahn Changho Contra Augustinian Studies Conducted in South Korea
期刊网址 Website of the Journal:
https://www.mdpi.com/journal/religions
全文链接 Web-Posting (Full Text):
https://www.mdpi.com/2077-1444/14/6/777
[韩]郭峻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毕业。 曾任职于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当代政治理论和比较哲学。 特别关注但不限于从古典共和主义资源例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中,构建“相互非支配”的调节性原则以引导处于冲突和紧张关系中的人们之间的审议。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政治理论 (共和主义、民族主义)、比较政治哲学和全球正义等领域著述广泛,近来的发表包括: “Individuality with Relationality” (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 2023), “Confucian Role-Ethics with Non-domination” (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 2022), “Deliberation with Persuasion: the ‘Political’ in Aristotle’s Politics” (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2021), “Global Justice without Self-centrism (Dao, 2021), Machiavelli in Northeast Asia (Routledge 2022), Global Justice in East Asia (Routledge 2020), Leo Strauss in Northeast Asia (Routledge, 2020), 《西方政治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 。 目前担任劳特利奇“东亚语境中的政治理论”系列丛书主编、国际英文期刊《社会和政治哲学》编委。
本文是第一篇对韩国奥古斯丁研究进行学理分析的论文,探讨了韩国学术界对于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主导性看法,即远离公民共同性(civic commonality)的清教式怜悯(pathos)。 全面梳理奥古斯丁哲学在韩国的接受和传播几乎是不可行的。 但是,理解奥古斯丁哲学在韩国的位置,核心之处在于对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阐释。 在所有这些复杂的阐释中,奥古斯丁在韩国的遗产最终仅仅指向反政治的和非公共性的(non-communal)对救赎的末世论渴望。 类似地,对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主导性看法,已经与人们对上帝之爱优于邻人之爱的强调纠缠在了一起。 在上述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安昌浩对作为互爱的孝道(filial piety)的看法,以及指出这一看法可能受到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影响,与超越基督教兄弟共同性(brotherly commonality)的、对于公民友谊的塑造或巩固相关,本文表明安昌浩对基督之爱的儒家重估,可以作为韩国对于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主导性看法的替代性进路。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杜陈 黎乃滔
编辑|陈浩东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