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哲珠 | 哲学研习社:学业经验分享交流会
2020年10月24日下午,我系哲学研习社在教学大楼C501举办了面向2017~2020级全体本科生的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来自2017、2018、2019级的六位优秀学子(过去一学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和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获奖者)向大家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学习经验。
1、此次交流会在2017级周心仪同学的精彩分享中拉开了序幕。她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哲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选题的重要性,如何通过不同途径积累并提出问题,文献综述的写作方式,语境史观和分析史观的重要性,以及三种常见的哲学论文类型等。
2、2017级的陈世民同学从笔记资料整理和怎样爱哲学两方面,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了他的分享。他比较了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利弊,向同学们推荐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整理模式,并强调,在哲学的学习中,要主动探寻边缘问题,打破学科壁垒,吸收来自各个学科的知识,甚至可以将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应用到不同的学科和实践类型当中。
3、2018级的李羽基同学的发言主题是哲学学习的双重态度。他谈到了自己灵感积累的习惯,并强调了哲学写作中彻底性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学习应该并重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圆着说,面对未知概念应谦逊地探求,面对矛盾观点要同情地理解,面对零散说法需框架性地释义;第二种是充分批判,也就是要贯彻彻底性思维并忠于经验。
4、2018级的陈伟杰同学在分享中讲述了哲学学习的必要性和好处。他从读书、英语和放松三个方面,和同学们交流了课外学习和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论文写作的技巧、阅读英文文献所需的英语素养,以及学习与放松之间的权衡。最后,伟杰同学还跟大家交流了他所理解的大学学习,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
5、2019级的严诗琪同学向同学们分享了学习计划与备考小技巧。她论述了我们应如何针对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与合理备考,并结合自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不同课程的学习计划与方法,以及如何寻找哲学本身的兴趣与价值。
6、2019级的郑寒楚同学在分享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向大家分享了她对于专业学习和时间规划的认识。她强调了哲学学习需要培养起自身的开放性、自主性和驱动性,并阐明了论文写作的一些要点;她还从平时和备考这两个角度切入,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时间规划,并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奖学金的评选机制。
在六位同学发言结束后,我系陈剑龙辅导员也做了分享。首先,他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现场向同学们展示了百度学术、知网、ELSEVIER等学术网站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利用中大图书馆数据库、鸠摩、慕课等丰富的电子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其次,他强调大学学习不应局限于专业学科的内容,而要积极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汇点,唯有如此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分享会的最后,我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郭予填作了总结。他对分享会的举办表示肯定,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一是要珍惜哲学学习时光,在哲学的学习中训练好自己的思维方式;二是要通过求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自身的哲学兴趣点所在;三是要反思并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四是要用好工具,善于运用学校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郭予填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时光中,不仅留下精彩的活动剪影,也能氤氲着书香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