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风采 | 周心仪: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为了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升学深造,哲学系(珠海)于寒假起推出系列保研、学习经验分享推送。我们将对第一届成功保研的同学以及2018-2019年度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进行系列推送报道,旨在发挥哲珠学子的榜样带动作用,为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哲学系(珠海)同学共同进步。
个人信息
周心仪 2017级本科生
学年绩点:4.245 1/36
获奖情况:
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
2018-2019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18-2019学年,中山大学专项奖学金
2018-2019学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优秀学生干部
2019-2020学年,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生及研究生组)三等奖
学术科研:
2018-2019学年,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员
实践情况:
2018-2019学年,绿色青年组织环教部部长、校学生会体育部资深干事、班级学习委员
2019-2020学年,哲学研习社社长、班级学习委员
做时间的朋友
之前已经有很多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心得,作为一个爱做规划的处女座,我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时间管理方法。我认为,我们既不是时间的主人,亦不是时间的奴隶,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其成为朋友,即是亚里士多德主张的virtue friendship。不被时间奴役、亦不奴役时间,不浪费时间、亦不压榨自己,时间给予我们充盈自己的机会、我们赋予时间意义,两者相伴相随、相辅相成,使得我们能在劳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一)
日常学习时间分配
每个学期初,我会新建一个word文档,用来记录我本学期的安排,下图是我上学期的时间安排表目录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每一周的安排都涉及“计划表”和“完成表”两种:计划表用于规划下一周的安排,但更多是起概览的作用,让你对下一周的安排有大致的把握,当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而完成表则用于记录自己的每一项安排的具体完成情况。以下以我上学期第九周的计划表和完成表为例,做具体说明:
我的“计划表”的几个特点是:
1)每周的第一天是周五。因为我的课程和兼职工作都会在周四结束,所以对我来说,周五是周末的开始,把周五放在第一天可以让我比较清晰地知道在下一周某一门课开始之前,我还有多少时间完成相关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复习等。所以所谓“第九周”的安排,事实上是“第八周周五~第九周周四”的安排。
2)先把每周的课程和固定的一些工作时间填在表格中,然后将一些固定的碎片时间用于英语的积累(英语渣渣被迫积累英语,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接着再把一些学习和课外实践任务填入,最后可以留一些时间用于休息或机动。
3)规划时采用全黑字体,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将对应任务的字体改成红色,未按计划完成的保留黑色(课程和其他固定的工作除外)。
完成表一般会很长
简单的说明:
1)完成表跟计划表作对照使用,但具体执行时间不必过于死板,稍早或稍晚一些都可以;另外,计划表中会标明某个时间段需要用于完成某项任务,但不需要整个时间段都在进行,只要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就可以适当地休息,切勿榨干自己去填满时间而成为时间的奴隶,注意劳逸结合。
2)完成表是对计划表的概览的细化,可以具体到几点做了什么事情、看书看到了第几页、论文写了多少字,新学习的单词是什么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回忆学习过的知识,也可以在下一次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上一次完成到了哪里。
3)完成表不记录计划表中标黑的那些固定的课程和工作安排,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定的课余任务。
4)这样流水账式的记录看起来很枯燥,但你会发现当某一天你的任务完成的比较少,单日的单元格看起来比较短的时候,你第二天的单元格会长很多,你会有意识地去多做一些事情,因为人总是有些贪婪的,人们总是想往自己的荣誉墙上填上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二)
期末复习时间分配
以上的计划表和完成表在考试周也同样适用,不同的是,我会增加一个简短的表格作为总规划,举例如下:
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结合目前自己对某一门课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目标分数以及课程本身的难度来决定分配多少复习时间在某一门科目上,大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其中的一些因素,这其实就是科学哲学导论的课程上常常会用到的最大期望值计算。
【Tip】大家期末复习的时候可以尝试“理解型背诵法”,即是说把需要背诵的部分的框架或关键字句背下来,其他的细节理解即可。这样做,一来,可以减轻大家的记忆负担;二来,老师们考查的目的就是检查大家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千篇一律的默写并不见得是老师们乐见的,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的独特答案更可能获得青睐。
朱子有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大家的时间管理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