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百花讲堂第二十八讲 | 我们能知道什么
12月13日下午四点,中大哲学百花讲堂准时开课,本次讲堂的主题为“我们能知道什么?”,主讲人为哲学系(珠海)硕士研究生梁露文,组员为李卓霏、李晗 ,指导老师为赵柯老师。
梁露文同学首先将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大问题分成了三个小问题来进行讨论,分别是:我们能否知道自己是清醒的还是在梦中?我们能否知道这张桌子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我们能否知道“我”存在?
关于第一个问题,梁露文首先以对梦的讨论引发大家的思考,举出梦到有个黑影在跟踪自己,和在悬崖边上被一个不认识的人打了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自然引出在梦里也可以非常真实的体验到各种感觉的话题。以疼痛感为例,指出在梦里也可以感觉到疼,这种感觉是源于大脑把人平时对疼痛的反映在梦里又复制了一遍。在梦里,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判断出自己在做梦的,指出梦与现实在感觉经验上的高度相似。
因为感觉经验无法成为区分梦与现实的依据,所以就产生了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对于一张桌子,也是一个外在于人自身的物体的信念是否是可靠的讨论。梁露文同学在这里举出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彩虹形成的例子,通过光的折射,把原本在我们眼里是金黄色的或者说是白色的太阳光折射成了七彩色,光还是那个光,但是它投射到我们眼睛里的颜色却不一样了;另一个是关于一张白纸的例子,打上红光,白纸就变成看红纸,纸本来的白色,也只是因为太阳光打到上面,它反射到我们眼底视网膜上的光是白色的缘故。通过这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事物本来是怎么样的,我们能知道的,是我认为它是怎么样的,进而得出“我与世界之间一直隔着一堵名为感官的墙”。
第三个问题就讨论最后一个还未被怀疑的信念,也就是人对自身的信念。在这里引用恶魔的例子,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历的都是恶魔捏造的一个梦,那么我们能否定这种可能的存在吗?通过第三个问题,引出笛卡尔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并且说明,之前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笛卡尔的怀疑论的大致内容,笛卡尔正是通过这样的一连串的怀疑最后找到了他认为不可怀疑的“真实之物”,也即正在怀疑着的这个思考的我。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了解了笛卡尔怀疑论的大致内容,对日常生活中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产生了怀疑和反思,对认识及知识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一节课精彩继续,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