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百花讲堂第二十四讲-先秦诸子论小大

发布人:韩珩

2019年11月1日下午,中大附中百花讲堂迎来了第二十四讲。本次讲堂的主题为:先秦诸子论“小”“大”,主讲人为中大硕士研究生江旻欣,组员为周心怡、黄宝仪,指导老师为袁青老师。

  在课程开始前,江旻欣为同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本次课程主要会接触到的两位中国传统思想家:庄子与惠子。首先讲解了庄子与惠施“鱼乐之辩”的故事,这是为了向尚未学习、接触过庄惠思想的同学们作一个简单地引入,让大家对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一个直观的体会。

  紧接着,便开始正式进入本次课程的主体——论小大。先是介绍惠施的“大”与“小”的观念。“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施的大和小由物的边界来规定,因而最大的“大”就是大至外无边界,而最小的“小”则是无限分割至内部无法再作区分。惠施这一观念的提出是为了证成“泛爱万物”。

  因而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江旻欣还向同学们引入讲解了惠施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以及“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思想。惠施说天地同卑、山泽同平,这是将世界推广到“大一”,此时即便是差异巨大之物,也拥有至少一个共同之处。而若将世界看作无限分割后再无内部的“小一”,那么差异也会变得清晰可见,这便是惠施所说“物方生方死”。

  随后,又以《逍遥游》篇目内的鲲鹏的寓言介绍了庄子的“小大之辩”。鲲鹏的体型巨大,必须活动在广阔无垠的空间之中;而蜩和学鸠两只小鸟只能在自己狭小的空间内辗转。但这两者到底孰优孰劣,在《庄子》文本内,作者是做出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的回答。在介绍完这样一种态度分判之后,江旻欣又引导同学们思考,难道两只小鸟就不“逍遥”了吗?小鸟和鲲鹏这样两种不同的生物,是不是都在他们各自的生命界限内追求着自我的“逍遥”?最后还以播放影片的形式,带大家领略了《逍遥游》篇内“尧让天下于许由”、越人断发文身、列子御风而行、惠子质疑大瓠大橒等“大”物的故事。

THE

END

本次百花讲座顺利结束,此次的主题以庄子与惠施的“小”与“大”观念的不同,旨在给初中生带来中国传统诸子百家思想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引入了《庄子·逍遥游》这一名篇,也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与世俗常言不同的心灵体验,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加以开阔的眼光、开放的态度对待事事物物,以达逍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