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百花讲堂第二十一讲——站在生活的岔路口 《过零丁洋》

发布人:韩珩

中大附中百花讲堂第二十一讲

站在生活的岔路口 《过零丁洋》

 2019年10月11日下午,中大哲学百花讲堂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讲。本次讲堂的主题为站在生活的岔路口——《过零丁洋》,主讲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博士研究生耿玉娥,组员为刘琳、张宇迪,指导老师为秦际明老师。

 在课程开始前,耿玉娥先提出了三个问题:

 “目前为止你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是什么影响或者决定着你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础,耿玉娥引导同学们回想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做过的选择。随后,耿玉娥介绍了本次课程的核心人物文天祥,以文天祥在面对生死时做出的选择,带领大家体悟理性的魅力,探讨暗含在选择背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始本次课程。

  首先,耿玉娥介绍了文天祥所处的朝代——南宋,解释了南宋所面临的外患处境,从而引出文天祥所做出的生死选择的原因。当时,文天祥所生活的南宋,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而文天祥作为南宋的老臣,也被敌军俘虏。在播放了《过零丁洋》的朗诵视频之后,耿玉娥问道:你觉得这首诗体现了文天祥当时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回答说,这首诗蕴含了一种悲壮感。有的同学分享道:他认为诗人从最开始的无奈最后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

  接着,耿玉娥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文天祥为什么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而没有选择归降求活。为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耿玉娥对文天祥当时所处的境遇做了介绍。为使文天祥投降,在文天祥被关押期间,敌人让文天祥的女儿写信给他,诉说自己沦为贱婢的悲惨境遇并劝说父亲归顺蒙军。收到了女儿书信的文天祥,只能默默垂泪,但是仍然没有选择归降。一边是亲情,另一边是大义,二者择一,文天祥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到,文天祥并不是一个没有亲情温情的冷酷之人,他也会因为儿女而心痛垂泪,但是,感性最后还是被理性所压制,理性最终占据了上风,在国家大义面前,文天祥选择了死亡,而不是苟活于世。《过零丁洋》正是记述了文天祥做出艰难选择的过程,是理性能力得到发挥的体现。

  最后,耿玉娥推荐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未选择的路》中谈道:人生之中有许多条路,你选择了其中一条,打算以后再走其它的路,但却发现当你走上所选择的路时,你已经无法返回去选择其它的路了。生活中需要做出的选择很多,一些看似琐碎平常的选择也可能影响你的人生。当你站在生活的岔路口时,你又该如何选择?

END

  这节课程在一段精彩的短片中结束了,而本学期的中大哲学百花讲堂却从此拉开了帷幕。本次课程虽然以文天祥《过零丁洋》作为探讨“选择”的例子,但是并不希望将某种特定的选择观强加于同学们身上。生活还在继续,同学们在往后的日子里,仍然会不断站在生活的岔路口,需要做出选择,但是没有什么选择是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只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严谨审慎的人生态度,不忽视生活中的微小细节,认真对待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不论结果如何,都希望同学们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后悔自己今天所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