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哲珠科技哲学论坛第七讲:认知鸿沟之上的自然之桥

认知鸿沟之上的自然之桥

发布人:韩珩
主题
认知鸿沟之上的自然之桥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486会议室
主讲人
李 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持人
王华平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01

 

题目

认知鸿沟之上的自然之桥

02

 

主讲

刘 闯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03

 

主持

王华平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04

 

评议

李 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05

 

主办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06

 

时间

2023年3月10日15:00开始

07

 

地点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486会议室

 

内容简介

 

 

传统怀疑论在知识与外部世界之间划出一道鸿沟,能否和如何跨越这道鸿沟乃近现代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鸿沟的界定还是越沟之桥的建构,传统哲学多年来都是基于一种对人类感知的单向被动模型。 心理学与脑科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颠覆了这种模式。 卡尼曼的“快慢思维”理论、弗利斯顿与克拉克的“预测加工”或“能动推理”理论,即为新模式的两大代表。 借助于这种理论可在鸿沟上建筑两座大桥: 自然之桥与理性之桥。 传统认知哲学认为应该来往于理性之桥上的交通,现在看来是应该走自然之桥的,传统哲学在书房里“凭空”设想的“自然”“理性”之别是站不住脚的,新的科学理论对哲学最为难得的贡献,是贝叶斯原理(或自由能原理)控制下的动物“主动性”认知与“知行合一”的感知理论,是无意识或下意识假设、推理与命题验证的生物化。 因此,感/认知哲学不单单需要解释信念、推理和思维这样的心智活动如何可能被大脑的物理生化过程“底定”,它更需要解释贝叶斯原理如何既是动物大脑运行的自然规律,又是人们在日常与科学研究中可以选用的方法。

 

主讲人简介

 

 

刘闯,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科学与智能哲学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所长。 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讲席教授和山西百人计划特聘讲席教授。 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物理哲学、智能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国际科学哲学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受聘多个国际著名大学科哲和哲学系做学术报告。 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与社会科学基金(NEH)项目,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王华平

编辑|江素莹

初审|黄丹萍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