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艺术时代:美学的兼容性”中山大学第二届青年美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后艺术时代:美学的兼容性”中山大学第二届青年美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韩珩
主题
“后艺术时代:美学的兼容性”中山大学第二届青年美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腾讯会议

 

 

 

 

 

 

2022年11月19日-20日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

 

 

 

 

 

 

 

 

 

 

11月19日

开幕式

 

主持人: 杨震 (中山大学)

 

时间: 8:00-8:30

 

腾讯会议: 419 397 002

 

致辞:

陈建洪(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系主任、教授)

高建平(中华美学学会主席,深圳大学教授)

彭锋(国际美学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

张颖(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第一场研讨

 美学对传统理论的兼容

主持人: 张颖(中国艺术研究院)

 

时间: 9:00-12: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19 397 002

 

1. 程相占(山东大学): 美学与艺术学的博弈: 学理的与体制的

 

2. 徐辉(中国传媒大学): 深究“感性被动性”,揭示“美本身”之真相

 

3. 张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 “品味”的开放性、公共性与私人性 

 

中场休息: 10:30-10:45

 

4. 赵千帆(同济大学): 美学作为哲学的重新部署: 感性认识的变形史一瞥

 

5. 李科林(中国人民大学): 法国哲学的“前理论”状态

 

第二场研讨

 中国美学的现代解释力

主持人: 罗筠筠  (中山大学)

 

时间: 9:00-12: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02 620 089

 

1. 徐希定(中山大学): 先秦思想中道德情感与感性认知之间的统一与分裂

 

2. 汤凌云(湖南师范大学): 论苏轼对白居易赏物思想的改造和发展

 

3. 蒋含韵(清华大学): 古装与新衣: 张光宇人物画中线条图案的物性观

 

中场休息: 10:30-10:45

 

4. 王一楠(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

 

5. 吴键(北京师范大学): 诗画之分与文类政治

 

第三场研讨

 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兼容

主持人: 刘笑非 (安徽大学)

 

时间: 15:00-18: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19 397 002

 

1. 常培杰(中国人民大学): 丹托之后的阿多诺 ——显像混同的本质之思

 

2. 黎萌(西南大学): 维特根斯坦“看”的分析与当代电影哲学

 

3. 徐陶(中南大学): 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兼容: 基于丹托和迪基艺术哲学之反思

 

中场休息: 16:30-16:45

 

4. 熊海洋(东南大学): 主体性的黄昏: 论青年卢卡奇对“艺术哲学”的重建

 

5. 孙焘(中国戏曲学院): “艺术终结”,中国美学扬长避短

 

第四场研讨

 经典美学的现代改造

主持人: 钱捷 (中山大学)

 

时间: 15:00-18: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02 620 089

 

1 . 贾红雨(长安大学): 鲍姆加通: 作为类理性艺术的美学

 

2. 蔡祥元(中山大学): 现象学与感性学的显现观比较 ——以张祥龙与泽尔的美学观为例

 

3. 薛霜雨(广西师范大学): 鲍姆加通感性学与康德感性学说的思想关联 ——基于认知与审美的考察

 

中场休息: 16:30-16:45

 

4. 冯子杰(中山大学): 论艺术史作为谢林艺术哲学的阐述方式

 

5. 张梦薇(北京大学): 从“悲剧诗”到“悲剧哲学” ——谢林的悲剧理论及其黑格尔的三重推进

 

 

 

 

 

11月20日

第五场研讨

 美学与跨领域挑战

主持人: 胡海忠(中国社会科学院)

 

时间: 9:00-12: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19 397 002

 

1. 范昀(浙江大学): “审美伦理”的可能性 ——论玛莎·努斯鲍姆对美学的贡献

 

2. 张艳(同济大学): 从自指涉影像到故障美学——理解后数字艺术中物质主义的回归

 

3. 李永胜(深圳大学): 情感与思想: “表现论”美学的二元论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中场休息: 10:30-10:45

 

4. 卢文超(东南大学): 论艺术生成的差异逻辑

 

5. 阳烁(中国艺术研究院): 社会学化的美学和审美的艺术社会学

 

第六场研讨

 美学对非艺术现象的兼容

主持人: 程相占 (山东大学)

 

时间: 9:00-12: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02 620 089

 

1. 郭玉越(中国海洋大学): 艺术是进化的吗?

 

2. 周思钊(青岛大学):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对王昌龄“物境”说的激活

 

3. 刘昕婷(中山大学): 思辨实在论,想跟美学要什么?

 

中场休息: 10:30-10:45

 

4. 郑钲(南京大学): “声音即演员”: 论当代剧场艺术研究的声音转向

 

5. 陈玉(北京城市学院): 公共艺术视野下的雕塑艺术

 

第七场研讨

 物性、剧场性与媒介间性

主持人: 刘春阳 (武汉大学)

 

时间: 15:00-18: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19 397 002

 

1. 杨光(同济大学): 艺术品的物性——现象学和新美学视角的考察

 

2. 陈昊(深圳大学): 从“主体”到“物体”——简析幽默理论的美学模式转变

 

3. 王怀义(武汉大学): 物内涵的现代转折

 

中场休息: 16:30-16:45

 

4. 韩宇华(北京大学): 物的美学: 作为存在志的游戏艺术

 

5. 杨震(中山大学): 剧场性、跨媒介和场所特定——装置美学的理论焦点

 

第八场研讨

 资本化、虚拟作品与交互性

主持人: 王志 (深圳美术馆)

 

时间: 15:00-18:00

(每人发言20分钟,讨论10分钟)  

 

腾讯会议号: 402 620 089

 

1. 张春晓(苏州大学) : 从观念化到肉身化: ASMR对声音理论的挑战及其后人类意义

 

2. 李林俐(广东工业大学): 金融资本主义语境下的艺术品金融化研究——以达米安·赫斯特为个案的考察

 

3. 杨欣欣(澳门城市大学): 知觉现象学视阈下元宇宙虚拟现实情境中的身体感知

 

中场休息: 16:30-16:45

 

4. 周婉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勃兴与纯粹审美判断的失落

 

5. 戴兴达(深圳大学): 香港当代艺术的启示: 再议“公民美学”及其创生策略

 

 

闭幕式

 

主持人: 冯子杰 (中山大学)

 

时间: 18:30

 

腾讯会议号: 419 397 002

 

致辞:

罗筠筠(中山大学教授)

钱捷(中山大学教授)

张建军 (中华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杨   震

编辑|丘小燕

初审|黄丹萍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