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珠美学论坛第五讲:从慷慨悲歌到流连山水:中国古诗中存在意义的动荡和安顿
发布人:辛邦杰
发布日期:2021-11-28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486会议室

主题
从慷慨悲歌到流连山水:中国古诗中存在意义的动荡和安顿
主讲
雷武铃 河北大学教授
主持
杨 震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
主办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时间
2021年11月28日10:00开始
地点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486会议室
摘要
汉末曹魏诗歌最核心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置身于无限时空的个体有限的生命,面对必然死亡的结果时生命意识燃烧的痛苦。那些关于个体生命存在的诗歌,即使高昂激越,也消除不了悲凉的底色,所谓“慷慨悲凉”的建安风格即由此而生。曹操式的慷慨悲歌,正是一种高昂的自我存在精神,个体存在即使终将消亡,仍然不放弃对生而有为的抱负的追求。晋末刘宋诗歌,最伟大的成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从汉末开始不安地燃烧的个体生命存在的痛苦由此找到了安顿之地。本次讲座我们将讨论这一个体生命存在的悲歌主题是如何在古诗十九首、三曹诗歌、阮籍、玄言诗、陶渊明的诗歌中一直传递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如何把这种悲歌转化的。
主讲人简介
雷武铃,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译者、文学批评家,1968年生于湖南郴州。出版诗集《赞颂》,翻译《区线与环线》(希尼诗集),《踏脚石:希尼访谈录》。主编同人诗刊《相遇》;发表专著一部,在《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多篇零散诗歌,评论,翻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