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珠海)深入学习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展开教学研讨落实人才培养措施
4月25日上午,哲学系(珠海)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学习学校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并召开本科教学研讨会,专题研讨我系教研组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作积极部署。会议由直属党支部屈琼斐副书记(主持工作)主持。
会上,陈建洪主任介绍今年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人才培养,立德树人”,重点传达了罗俊校长题为《以立德为根本 以树人为核心——共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精神。报告要求,我们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标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并强调人才培养体系要满足“五个融合”、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的要求,提出新时期铸魂工程、固本工程、强基工程和提效工程的新要求。并通过李善民副校长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融合”,打造“价值引领、通专融合、复合创新、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努力,形成更具科学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符合创新型人才。最后,陈春声书记作题为《层层压实责任 聚力立德树人》的总结讲话,讲话从深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链条、推进责任落实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如何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会议现场
在春季工作会精神的指导下,我系全体教职工立刻展开教学研讨。首先由陈建洪主任做《提升教学质量,规划人才培养》主题报告,涵盖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组建工作方案等内容。陈建洪指出,今年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年,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上,我们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我系学科发展规划,充分征集师生以及同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注重实践教育,重视学术训练,将学术训练融入各年级课程。同时,人才培养过程要注重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支撑体系和发展平台。为了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按照人才培养要求与教育教学规律,我系梳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结构,明确课程设置顺序,根据学科特点形成“课程地图”,设置相应的教研组,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陈建洪主任认为,要狠抓教学质量,进一步进行本科教学的反思,才能更好的规划人才培养。他提出了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包括教学紧密围绕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注重预算管理,在教学团队建设上要多措并举;夯实教学研究与改革,统筹质量工程建设,助力教学成果的凝练。
紧接着,教师代表就自身教学经验、人才培养、教研组建设等方面发表个人想法。Itay Shani教授认为本科教学需要重视课程结构合理性,核心课程定位的准确性;王晓朝教授认为重建教研组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和重要举措,教学中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秦际明副教授从哲学的专业性出发,探讨如何培养本科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洞察力。罗志达老师讲述本科学习的决定权要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auline Sabrier老师则关注教师的参与度,提出尽可能定期重新分配课程,尽可能让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指出希望能让相近领域的博士后作为教学团队成员支撑教学。作为发言的一个重要代表,系里还邀请了一位学生参与研讨会,2016级本科生黄浩喆代表学生提出了对我系本科生课程体系、学生交流项目等方面的意见。
分享结束后开展小组讨论及交流,各组代表就本科教学、课程、教材、教研组功能等方面表述小组观点。
Itay Shani教授发言
王晓朝教授发言
秦际明副教授发言
罗志达老师发言
Pauline Sabrier老师发言
黄浩喆同学发言
本次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后续的学习研讨工作奠定了基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只有全员全情参与,才能确保我系教学质量持续不断提高,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文稿:全洁、周剑芬
初审:周剑芬
审核:秦际明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