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珠海)国际化师资力量逐步到位,保障高标准人才培养目标
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哲学系(珠海),在即将迎来首届学子的同时,也在极力构建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系主任陈建洪教授为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哲学博士,学科带头人郭峻赫教授来自韩国,为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钱捷教授为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哲学博士。通过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等活动,招募了一批来自哈佛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普罗旺斯大学、约克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香港大学的外籍专家和留学归国人员担任专任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目前,老师们已陆续到位,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钱捷 教授
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文革”后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1990年赴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欧陆近代哲学、当代法国现象学、科学哲学史和发生于比较认识论。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哲学系,2016年5月起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主要发表论文:
1.Vouloir-dire:创意还是误读?──谈德里达对胡塞尔指号现象学思考的解读(《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2.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的‘肉体’现象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5、6期)
3.判断逻辑与康德的范畴形而上学演绎(《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
4.溯因推理:笛卡尔、康德和皮尔士(《哲学研究》,2003年 第10期)
5.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间意识学说之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8年第3期)
6.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7.人类意识重演律和古希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2001年第9期)
8.悖论与真理(《哲学研究》,2000年第5期)
译著:
《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导引》(德里达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
学术交流
1999年受美国波士顿学院中国项目资助去该校访问
2002年再赴法国,在巴黎—索邦大学研究笛卡尔的“普遍数学”
2004年受皮亚杰基金会的资助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发生认识论
何宝申 研究员
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在台湾大学获得哲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因斯布鲁克大学(澳大利亚)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任助理教授。
主要发表论文:
1. Pao-Shen Ho, Plotinus' Mystical Teaching of Henosis: An Interpret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Metaphysics of the One (Frankfurt: Peter Lang Verlag, 2015)
2. Pao-Shen Ho, Plotinus' and Dionysius' Negative Theologi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第二十二期,2016年十二月,待刊。
3. 何宝申,神秘主义的哲学问题与方法:批判与反思,《世界哲学》,2016年第3期。
罗志达 研究员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就读,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专长是现象学(侧重于胡塞尔现象学)、欧陆哲学;研究领域为同情现象学、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主要发表论文:
1.Zhida LUO, Husserl and the Problem of Empath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2014;
2.罗志达,“胡塞尔论同情的意向结构”,载《哲学分析》,2014年第6期,页20-33(《人大复印刊》全文转载,2015年4月);
3.罗志达,“具身性与交互主体性”,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CSSCI核心刊物),2016年第2期;
4.罗志达,“胡塞尔论符号意向及其修订”,载《现代哲学》(CSSCI核心期刊),2016年第7期;
5.罗志达,“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大法官》中的思辨与启示”,载《基督教文化学刊》(CSSCI 核心刊物),2008(19):245—266;
6. Zhida LUO, “Motivating Empathy: the Issue of Similarity in Husserl”, Husserl Studies (A&HCI journal), forthcoming;
7.罗志达,“人格主义抑或自然主义?——胡塞尔的他者理论及其批评”,《哲学与文化》(A&HCI期刊),待刊
翻译:
1.罗志达(独立),贝兰德,“《自然权利与历史》中所引用的卢梭作品”,载《施特劳斯与现代性危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志达(参与),密尔,《论归纳》(《密尔全集》(第7卷)),约九万字。
王征 副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02.9--2006.7 扬州大学 本科 哲学
2007.9--2010.7 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 中国哲学
2010.9--2016.7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 宗教学(佛教)
2012.10--2014.3 日本东京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宗教学(佛教)
研究方向:中国南北朝佛教史
研究成果:
1、(日文)《「成実論師」としての光宅寺法雲に関する一考察―『中観論疏』の引用を手がかりに―》,《東アジア仏教研究》2014年,总第12期,第49-68页。
2、《略论〈成实论〉的卷数问题》,《中国佛学》2014年,总第35期,第111-122页。
3、《〈雷雨〉中的死与生——浅谈曹禺戏剧中的基督教色彩》,《中国宗教》2014年第8期,第58-59页。
4、《略论早期禅宗谱系的建构模式——兼谈其与韩愈道统说的关系》,《宗教研究》2011年,第154-167页。
5、(翻译)《关于“地论师”这一称呼》,《宗教研究》2011年期,第43-59页。
6、(翻译)《墓志铭所见之初期禅宗》,《宗教研究》2010年期,第191-225页。
此外,来自哈佛大学的博士Tim Beaumont、约克大学的博士Luís Cordeiro Rodrigues以及其他人才正陆续到岗,成为哲学系(珠海)首批奋斗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战线上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