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丨哲学系(珠海)“哲学与伦理生活”会议回顾

发布人:韩珩

2025年5月9日至12日,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了“哲学与伦理学基本问题”工作坊第一期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与伦理生活”。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学者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蔡祥元教授主持,钱捷教授进行开幕致辞。钱老师表示,大家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讨论哲学问题,是非常幸运和难得的。他对不远千里来珠海参会的学者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预祝会议成功。

 

5月10日有四场学术报告。安徽大学的张广教授和山东大学的吴童立教授作了第一场学术报告,他们分别对康德实践哲学中的约伯问题和伦理厚概念展开了讨论。安徽大学的余君芷老师和中山大学的钟汉川老师进行了评议。在随后的第二场报告中,广西师范大学的薛霜雨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的林逸云博士以及安徽大学的余君芷博士分别讨论了超绝发生学关于优美与崇高的议题、笛卡尔的“普遍数学”概念以及马里翁关于“恶”的现象学阐释。对此,张广老师和唐诗韵老师进行了评议。下午首先进行的第三场报告由叶斌老师主持。岭南师范学院的张荔君博士和南开大学的杨萍萍同学对列维纳斯哲学七个关键概念和舍勒关于实在性的重新奠基问题发表了演讲。贵州大学的李明阳博士和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罗珍博士对此进行了评议。第四场报告有三位报告人,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的刘彬博士、广州商学院的高健康博士以及中山大学的钟汉川教授。他们分别讨论了目的论视域下的知识即美德论题、亚里士多德“慷慨”德性的伦理意图以及胡塞尔的元伦理学问题。随后,与会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

 

2025年5月11日上午召开“超绝发生学与当代哲学”专题报告会。华南师范大学的陈殿青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钱捷教授以“大道至简——从康德的‘合目的性’谈起”为题就其超绝发生学思想发表了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钱捷老师从亚里士多德的分类系谱图开始谈起,并引出了“最大的属”概念。康德的“目的”所指的虽然正是这个“最大的属”,但它只能被预设而不能被认识。“合目的性”在认知判断、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中起着非常不同的作用,康德既没有对个中复杂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明,也未能对此语境中的“合目的性”作统一的解释。钱老师认为,如果承认存在着这样的解释,那么在机械论的自然和目的论的自然背后就存在着更高原则的系统的说明。而且这种目的论意味着整体是先于部分的。钱老师进一步把康德这种整体先于部分的目的论思想与其空间理论进行了对比。空间是一个统一体,其统一性比自然的统一性更强。但是,空间是广延的样式,广延却是一种比空间更为深刻的连续性直观。在超绝发生学思想中,钱捷老师将这个连续性直观视为“超绝意识”的直观内容,而超绝意识本身则是“无”,并潜在地蕴含着万物。基于这个直观,超绝发生学揭示了作为单子的人格的嵌套结构,从而能够对康德系统中的“合目的性”、“反思判断力”等概念加以构成性的说明。钱捷老师详细介绍了超绝发生学中嵌套性构成的五个环节,并解释了单子为何必然是复多的,以及它们为何都是超绝意识的自我显现并因此都具有一个“嵌套结构”。最后,钱老师认为,基于这样的超绝意识以及作为其结果的“嵌套结构”,“合目的性”和“反思判断力”等概念在认知判断、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中的作用存在着何种深刻联系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澄清。

 

 

随后进行的是圆桌论坛。与会者们对专题报告及其所涉的超绝发生学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超绝意识、康德的统觉概念与超绝发生学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的相关概念与超绝发生学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思想如何与超绝发生学相关联等等问题,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闭幕式由陈殿青教授主持。钟汉川教授作了闭幕致辞,他简要回顾了本次会议涉及的主要议题,感谢各位学者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最后,陈殿青教授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来源|哲珠新媒体

编辑|周泳洋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