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珠青年说|榜样学子陆玺同:携笔从戎,热血淬炼
编者按
榜样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力量。哲学系(珠海)建系十载,涌现出一批批勇立潮头的青年典范,他们或扎根基层躬身实践,或投身科研开拓创新,在各行各业展现哲珠青年的卓越风采。值此十周年系庆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哲珠青年说”专栏,通过对话在校学子与往届系友,领略榜样风采,汲取奋进力量。
陆玺同,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2019级本科生,在校期间先后担任哲学系(珠海)2019级本科班班长、国旗班(珠海校区)组织部负责人及系学生会秘书组负责人、2020年新生军训教官,获评2019-2020年度系“优秀学生骨干”及国旗班“优秀班员”荣誉称号。
部队服役期间,承担师团级机关部门及营连单位通讯员、无人机操控手等职责,获个人嘉奖2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嘉奖1次,并荣膺“四有优秀士兵”称号。
2021年秋,当迎新横幅挂满校园,一个身着迷彩服的身影却背起行囊奔赴西北边陲的雪域高原。他叫陆玺同,这个来自新疆的哲学系(珠海)2019级本科生,在历经两次体检未果后,终于以超越常人的毅力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某边防团战士。两年军旅淬炼,让这个曾自嘲“在舒适圈浑浑噩噩”的青年,成长为手握钢枪的边防卫士。当他2023年重返珠江之畔时,带回的不仅是“四有士兵”的荣誉,更有一份扎根在雪山戈壁间的精神传承。
(陆玺同获“四有士兵”表彰)
信念如磐: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
“军人总有一身正气,但现在的我还差得远。”谈及父亲,陆玺同的语气里满是敬重。他的父亲是一名石河子武警,曾经为邓小平先生站过岗。
从小,父亲便用军人的标准塑造他: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家中书柜里泛黄的各类证书、父亲讲述的边防故事,早已在他心中播下从军的种子。2020年7月,当同龄人开始拥抱大学首个暑假时,陆玺同却悄悄提交了首次入伍申请。视力不达标、转氨酶偏高,连续两次体检失利并未击垮这个西北青年。他戒掉熬夜习惯,调整作息、加强锻炼,风雨无阻。一年后,他终于通过体检,带着父亲的期许踏上征程。
“在军营,我读懂了父亲的坚持。”他说,“两代人,同一种信仰。我们守护的,都是国土山河。”
(陆玺同获“入伍训练阶段先进个人”荣誉)
校园砺剑:责任与担当的萌芽
“被子要方方正正,衣服要方方正正,连抹布也要方方正正……这种约束不是监禁,而是心中立起的自律使命。”回忆起初入军营时的点滴,陆玺同的眼中闪着坚定的光。但这份对纪律的深刻理解,早在校园时便已扎根。
作为哲学系(珠海)2019级班长、系学生会秘书组组长,陆玺同的大学时光始终与“责任”二字紧密相连。大一军训时,他以“优秀副排长”的身份带领同学完成训练;担任国旗班组织部部长期间,他无数次迎着晨光升起国旗,将“家国情怀”融入每一次敬礼;在“哲学进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他带领团队走进中小学,用哲学思维点燃青少年的求知火种。
“校园里的责任是外在赋予的,但若不去主动担当,便只是虚名。”
他坦言,正是学生骨干的经历让他明白:责任不是被动的任务,而是主动的选择。这种觉悟,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埋下了伏笔。
(陆玺同国旗班训练照)
军旅淬火:从“地方青年”到“西域尖兵”
2021年9月,陆玺同圆梦军营,成为西部战区某边防部队的一员。然而,初到边疆的考验远超想象,真正的淬炼来自边防一线。陆玺同所在部队驻守中印边境,团长是“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身边的战友曾亲历加勒万河谷冲突。在海拔4500米的巡逻线上,他体会到嘴唇开裂渗血的刺痛,感受过零下30℃钢枪贴脸的寒战。“风沙再大,起身时也不会拍一下;缺氧头痛,巡逻脚步却从不放缓。”他说,“因为身后是祖国,一步不能退。”因表现突出,他荣获多项部队嘉奖,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西域尖兵”的蜕变。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选择艰苦的边防部队时,他的回答铿锵有力:“这里的每粒沙子都在提醒我,界碑不是地图上的符号,而是军人用脚步丈量的信仰。”
(训练中的陆玺同)
归来如歌:哲思与热血的双向奔赴
2023年,陆玺同脱下军装,重返校园。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讨论‘自由与纪律’,总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现在我明白,真正的自由源于自律,哲学的终极答案或许就在行动之中。”
(陆玺同向学弟学妹分享入伍经历)
他将部队的作风带回课堂:小组讨论时主动牵头,学术项目中严谨规划。“军人的责任感不是穿上制服才有,而是融进骨子里的习惯。”
面对学弟学妹,他常分享四个关键词:珍惜、责任、坚持、挑战。“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黄金期,别让挥霍成为遗憾;放弃的瞬间最轻松,但坚持到底才能看到曙光;走出舒适圈,才能发现自己的‘超能力’。”
青春的选择题,陆玺同用热血作答。从哲学系(珠海)的“优秀学生骨干”到边境线的“西域尖兵”,陆玺同的成长轨迹印证了青春的价值不在于选择“舒适“或“艰苦“,而在于能否在担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常说的:“军装会褪色,但军魂永不褪;校园会毕业,但求知永无止境。”如今,作为哲学系2025届毕业生,他正以军营锤炼出的坚韧,在思辨与实践中继续攀登人生的高峰。
来源|哲珠新媒体
编辑|汪俊豪
初审|韩珩 全洁
审核|许 丽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