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珠党群|哲学系(珠海)党委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联合开展 “哲学与工程” 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韩珩

2025年4月18日,哲学系(珠海)党委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联合举办“哲学与工程”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两院系党员齐聚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打破文理科传统界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术创新灵感,开启了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之旅。

 

 

活动伊始,在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罗愈业的带领下,哲学系(珠海)党员们参观了航空航天学院大学生优秀模型展览区和科研创新成果,展现了航空航天学院学子扎实的科研实力与蓬勃的创新活力。

下午3时,“哲学与工程”支部共建交流活动正式举行,哲学系(珠海)副主任叶斌主持会议。

 

哲学系(珠海)党委书记屈琼斐详细介绍了哲学系(珠海)的建设现状,并强调此次活动是跨学科交流与党建合作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罗愈业阐述了工科与人文学科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哲学作为 “爱智慧”的学问,能为工科发展注入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人文情怀。同时,罗书记回顾了航空航天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在学科建设、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学术分享环节,哲学系(珠海)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华平教授以《可朽计算与心灵上传》为题,从哲学视角深入剖析心灵上传与意识本质。他提出,尽管技术层面存在将人类意识转移的可能,但意识具有“可朽计算性”,依赖特定生物物理过程,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永生”,技术乐观派在本体论层面忽视了意识转移的诸多限制。

哲学系(珠海)潘恩荣教授带来《工程设计哲学精要》的分享,从技术哲学角度探讨工程技术的社会影响。他强调技术并非中立,与社会制度、人类行为相互作用,提出工程设计哲学 “一个整体,二元框架,三才配置,四方应用” 的核心理念,呼吁工程师在技术研发中充分考量伦理边界与社会价值,以航空航天领域低空飞行器推广为例,点明技术发展需兼顾公众接受度与安全性。

航空航天学院田立丰副教授以《莱特兄弟和我的兄弟们》为主题,从“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命题切入,结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艰辛历程与自身团队攻克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难题的科研经历,给出“做大事,为国家做贡献”的答案,强调兴趣志向、学习实践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团队成员的航天梦想实例,展现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

在交流环节,针对“大模型幻觉与人类幻觉的区别”“自动驾驶技术的伦理挑战” 等问题,三位老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进行解答,进一步激发了现场党员对跨学科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深入探讨航空航天学科发展、哲学与科学关系、工程设计伦理等重要议题,充分彰显了跨学科交流合作与党建引领的重要意义。未来,哲学系(珠海)党委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促发展,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助力学术前沿探索与创新。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沈奕辰

图片|沈奕辰 王子铭 陈涛

编辑|张玉如

初审|韩 珩

审核|许 丽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