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我系陈锦盛助理教授发表文章:基论辩系统和前提-结论论辩系统的双模拟研究

发布人:韩珩

 

1

基本信息

Bisimulation between base argumentation and premise-conclusion argumentation(《基论辩系统和前提-结论论辩系统的双模拟研究》)发表于期刊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该期刊创刊于 1970 年,由 Elsevier 出版,2023年的影响因子为5.1,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的A类期刊。

 

本文的作者是陈锦盛助理教授(中山大学),廖备水教授(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Leendert van der Torre教授(卢森堡大学、浙江大学),其中陈锦盛助理教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e3a-c5fZ5p

2

第一作者介绍

 

 

陈锦盛,广东东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获中山大学逻辑学博士学位(2020)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22),曾在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工作(2021-2023)。 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经典逻辑的对应理论和证明论、形式论辩。

3

中文摘要

通过前提-结论对表示论证的结构化论辩系统称为前提-结论论辩系统(PA),而通过其前提表示论证的系统称为基论辩系统(BA)。 为了评估BA和PA在通过外延语义进行论证评价时是否具有相同的能力,本文定义了BA和PA之间的外延等价概念。 与此同时,本文定义了 BA 和 PA 之间的双模拟概念,并证明双模拟蕴含外延等价。

 

为了说明基论辩系统、双模拟和外延等价如何为PA的研究做出贡献,我们通过研究一个基论辩框架的外延性质,并通过双模拟和外延等价将其导出到两个前提-结论论辩框架中,证明了PA的一些新结果。 我们发现,这些框架中本质上只有三种类型的外延,并且上述两个前提-结论论辩框架中的外延是相同的。

4

正文

 

 

 

 

 

 

 

 

 

 

 

 

 

 

 

 

 

 

 

 

 

 

 

 

 

 

 

 

来源|哲珠新媒体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