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惠邑古今再现・东南山海重逢”三下乡活动纪实(三):民俗与非遗
7月15日,三下乡成员分批次参观了惠安县文庙(现为惠安县博物馆)。
文庙的西厢设有惠东妇女服饰民俗陈列。
参观完惠安文庙之后,成员们出发前往了著名的崇武古城。
16日上午,队伍深入探索了泉州市博物馆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领略了这座城市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后,队伍移步至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里汇聚了泉州乃至福建地区丰富多彩、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都是福建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们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泉州乃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午,成员们集体到当地各处民俗宗教场所开展实践。
随后则是泉州关岳庙,此庙是泉州香火最为旺盛的武庙,庙宇周围烟雾缭绕,人头攒动。
泉州府文庙,作为福建最大的孔庙,承载了泉州重视文教的优良传统。
参观完文庙后,成员们来到了开元寺。
在旅途的最后,成员们前往清源山脚下的老君岩。
从文庙到开元寺再到老君岩,不只是不同风景的呈现,更是不同教派、学说文化底蕴的凸显。
在感叹福建文化丰厚的底蕴时,成员们也对其中一部分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担忧。
虽然近年来簪花开始慢慢进入大众视野,但为了降低成本,店主们大多采用塑料假花制作簪花,从而使其失去了原本韵味。
另外,泉州虽被称为“石雕之乡”,很多做石雕的产业也会宣称手艺来自泉州,但其本地的产业却主要以神像和名人像为主,产品单一,制作复杂,收益低微的现状并不有利于石雕产业的发展。
最后,崇武古城并没有被统一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城的整体风貌。
从惠安文庙的庄重典雅到崇武古城的古朴生活,再到泉州市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丰富展示,成员们不仅见证了福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对祖国发展、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何萍、梁好
编辑|郑民皓
初审|韩 珩
审核|许 丽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