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惠邑古今再现・东南山海重逢”三下乡活动纪实(二):邻里课堂

发布人:韩珩
 
 
 
 
 
 
 
 
 
 
 
 
 
 
 
 
 
 
 
 
 
 
 
 
 
 
 
 
 
 
 
 
 
 
 
 
 
 
 
 
 
 
 
 
 
 
 
 
 
 
 
 
 
 
 
 
 
​ 

 

活动主题

 

 

 

为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我系团委实践育人质量,哲学系(珠海)组织师生于2024年7月14日-16日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桥镇,开展“惠邑古今再现・东南山海重逢”三下乡活动。 本次活动以惠安县东桥镇的乡村振兴经验为基础,以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交融、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为引,共同思考祖国东南一隅的惠邑在新时代的发展面向。

 

本次活动纪实将从爱国主义教育、邻里课堂、民俗与非遗、“逸仙助航”四个部分分别展开,本期为邻里课堂部分。

 

 

 

 

 

 

 

 

 

 

 

邻里课堂第一站

 

 

7月15日上午,三下乡队伍第一组的成员带着对“虚假与真实”的深刻思考,走进了由惠安团县委主办、县青少年社工中心承办的“青育”暑期邻里课堂,与 华诚国际小区 的小朋友们共同开展了一场以“我们应该撒谎吗? ”为主题的 别开生面的 课堂活动。

 

在自我介绍环节后,梁好同学以电影的虚构性引入宣讲主题。 小朋友们纷纷以童真的语言表示,即使是虚构的东西,也能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

 

 

 

紧接着,三下乡成员们围绕宣讲主题,展开了具体的讨论:

 

何萍同学强调,说真话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基石。 然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可以选择性地隐瞒真相。 通过课堂讨论,小朋友们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历,认识到在判断何时说真话或说假话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凯迪日耶同学以动画片中的虚构角色为例,剖析了人们喜欢虚构事物的心理动因。 虚构角色往往拥有非凡的魅力,能够满足人们对力量、正义和梦想的向往。 她帮助小朋友们意识到喜欢虚构事物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人类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一种正常表达。

 

 

 

殷乐同学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你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丝毫虚假的世界里吗? 一个完全无谎言的世界里,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谎言的存在无法避免,其后果也无法预知,所以殷乐同学告诫小朋友们尽量不要撒谎。

 

 

 

张芯榕同学则将话题转向了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她提醒小朋友们,在接受电影、动画片等内容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她分析了广告宣传中常见的夸大其词等现象,鼓励小朋友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

 

 

 

宾凤燕同学以自己温馨的故事切入,探讨善意谎言的积极意义。 她邀请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处理方式,使小朋友们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善意的谎言可以作为一种温柔的策略来维护人际关系和增进情感交流。

 

 

 

最后,应小朋友们的强烈要求,殷乐同学主持了“狼人杀”游戏。 在游戏中,加深了大家对诚信与谎言的理解。 通过本次的讨论与游戏,小朋友们认识到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但在特定情况下,善意的谎言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邻里课堂第二站

 

 

在7月15日下午,三下乡队伍第二组的成员进入天山广场小区,以“如何思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与小游戏,开启了三下乡邻里课堂第二站的宣讲任务。

 

活动以暖场小游戏拉开序幕。 王志远同学通过提问,使小朋友们假想具体情境,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随着游戏结束,殷琴竹同学主持开场,邻里课堂正式进入话题探讨环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擅长”与“喜欢”的抉择 张蕾同学向小朋友们提问,我们应该做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事? 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擅长的事能带来成就感,而喜欢的事则让人充满动力。 在不断的追问中,小朋友们意识到,擅长与喜欢并非一成不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与转化。

 

 

 

自我认知的再思考 关于“女生/男生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 ”的讨论,引发了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思。 陈泊羲同学引导小朋友们追问背后的原因: 是身体体质的差异或是社会偏见的束缚? 最终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应受限于不合理的社会偏见的干扰。

 

 

 

“合群”与“个性”的平衡 洪兆鹏同学与小朋友们探讨了合群的意义与价值,他告诉小朋友们合群并非盲目妥协,而是寻找共鸣与成长的机会。 同时,保持个性与独立思考同样重要,因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你的不同而疏远。

 

 

 

 

 

差异之美 郑民皓同学认为差异不是障碍,而是世界多彩的源泉。 面对排斥,我们更应坚持自我,用包容和理解化解隔阂。 这使小朋友们学会欣赏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郑民皓同学提到社会需要异类来推动进步,面对批评与指责,坚持自我是对真理与梦想的捍卫。

 

 

 

我们相信,三下乡队伍进入邻里课堂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与基层社区的情感联系,更在每个小朋友心中种下了自我探索与成长的种子。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张芯榕

编辑|郑民皓

初审|韩 珩

审核|许 丽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