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哲珠科技哲学论坛第十八讲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6号A486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Ivan V. Ivanov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系博士生程娟娟担任讲座主持人,Itay Shani教授担任讲座评议人。
Ivanov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The Self is A Substance”,提出了一种关于自我的新哲学观点。 通过借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倡导一种“形质结合的实体主义(hylomorphist substantialist)”的自我观,挑战了现有的观点。 他在报告中将自我描述为一种“活的实体”(living substance),认为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形质结合的形而上学复合体比笛卡尔的非物质简单体更能解释自我这一观点相较于唯物论心理主义(materialistic psychologism)和唯物论动物主义(materialist animalism),具有显著优势。
Ivanov通过两个主要的现象学基础论点支持他的论点: 意识的统一性和自我在时间中的运动。 经验是共时(synchronically)和历时(diachronically)的统一,自我的实体性可以解释经验的统一性,而替代理论未能充分解释这一点。 替代理论中整体论(holism)认为时间上的两个接续的体验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体验的一部分,而保持论(retentionlism)则认为之所以有时间上的连续性的体验出现是因为后继体验保留了之前体验的信息。 Ivanov认为整体论不能解决自我在时间上的统一性,在历时性上存在解释困难,而保持论则缺乏充分的证据表明经验保留了关于先前经验的信息。Ivanov还提到了一种关系论的观点,认为体验在时间上的统一来源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关系论会存在解释上的压力无法充分解释经验之间的关系如何导致统一的自我。
Ivanov还探讨了自我与时间的关系,认为只有持久存在的实体或物质才能改变其时间位置,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我作为实体的地位。 考虑了两种极端观点: 非物质主义认为自我是不受物质限制的简单体,而消除主义则完全否认自我的存在。 Ivanov反对消除主义,认为其无法解释表明实质性自我存在的经验现象。 他批评了非物质主义未能解释心灵与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Ivanov提出的形质结合的实体主义理论结合了物质和形式,认为形式是一种形而上学功能,规定了物质部分的能力。 这一观点认为形式在形而上学上先于物质,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安排或功能。 形质结合的理论优势在同唯物论立场的两种理论比较中有所体现: Ivanov认为唯物论心理主义的观点过于抽象,并且可能会陷入消除主义。 而唯物论动物主义则未能预测自我意识活动的统一性,所以提议采用一种更统一的有机体观。
Ivanov的形质结合实体主义观点表明,自我是通过其活动维持的,这赋予了它们特征和个性。 他认为,这一观点比非物质主义和消除主义更加自然,并适应于更广泛的自然秩序。
报告结束后,Itay Shani教授做了总结性评议。 同时,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 在回应提问时,Ivanov强调,自我的基本性质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更好地解释,每个实体都有内在属性,基础仅存在于实体自身之内。 最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