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我系杨震副教授发表文章·新本体、新物论、新感性:“气氛美学”的理论突破及其对电影美学的启发

发布人:韩珩

 

本文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目录

(Contents)

学术论坛

视线中的风景

(德)格诺特·伯梅/文 丁君君/译

 

新本体、新物论、新感性: “气氛美学”的理论突破及其对电影美学的启发

杨 震

 

色彩、空间与光

——气氛现象学和美学视角的考察

杨 光

 

“气氛性的建筑摄影”

——伯梅摄影理论中的空间、时间与情感

王凡柯

 

伯梅“新美学”对审美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重构

代 敏 宛小平 

进程、判断与观众之维:再构电影修辞叙事学

郭钟安

 

数字背景下电影空间与叙事关系的反思

——一种界面建构的可能

杨歆迪

中外影史

三宅唱:“镜头”的伦理

应 雄

 

语言的运动、镜头的单纯性

——今泉力哉论

(日)坚田谅/文 朱依拉/译

 

论西川美和电影

——在“关系”中学会如何“正确地”摇摆

王 飞

 

“观看”即“创作”: 当代日本电影创作主体性研究

黄 也

 

抗战末期华北电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考察

——兼论其与“满映”的关系

郭昱岑

 

战时身份与暧昧政治

——《木兰从军》在新加坡的接受

李 逸

 

 

作者简介

 

杨震,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哲学美学,包括新感性学、审美经验、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欧陆与分析美学比较以及美学对当代艺术的兼容问题。

 

 

|摘要|

当代德国哲学家伯梅提出了自称“新美学”的基于“气氛”概念的美学思想。 其观点新在何处?首先,它基于一种新的哲学立场: 回归经验、不做规定和假设的广义的现象学立场,更进一步,是基于“身体”概念的身体现象学立场,一种反对二元论,强调“置身性”的理论。 其次,它是一种新的“物”论,突破传统对象化思路,重新看待“物”这个问题,强调其“从自身走出”的特点。 第三,它也是一种新的“感性论”,扬弃了鲍姆嘉通“感性学”的认识论色彩,基于“身体”概念重塑“感性”一词的意义,强调气氛感知的通感性、整体性。 第四,它把美学视野从艺术理论拓展到生态美学与生活美学,从接受美学拓展到制造美学。 最后,它的创新当然在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以“气氛”为枢纽的更具解释力的美学工具。 这种新美学可以为电影这门青春正盛的艺术提供更为新颖和基础性的美学支持,有助于阐明电影艺术本体的主客观间性,电影语言的气氛布置机能,电影的制造美学特性以及电影欣赏的新感性视野。

|关键词|

 

气氛; 身体现象学; 感性学; 制造美学; 电影美学。

 

 

 

 

 

 

 

 

 

 

 

 

 

 

来源|哲珠新媒体

编辑|于清扬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