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现象学与他者”——跨文化与未来思想工作坊第二期纪要
“现象学与他者” 
——跨文化与未来思想工作坊第二期   纪要 
2023年11月11日,“跨文化与未来思想工作坊第二期”会议在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现象学与他者”。 
 
上午的会议由钟汉川教授主持,来自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方向红教授、朱刚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宁晓萌副教授分别作了会议报告。 
在会议一开始,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蔡祥元教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致辞,他对与会学者表示了欢迎,并指出“他者”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问题,而法国现象学对他者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在现象学传统还是在英美分析传统中都独具一格,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方向红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寻找反训词中的他者——试论反训词的现象学起源与根据》。 
朱刚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他人的面容作为命令》。 
宁晓萌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他者的多重维度——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中的他者问题》。 
 
下午的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钱捷教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尚静老师和来自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罗志达教授、蔡祥元教授分别作了会议报告。 
尚静老师的报告题目是《米歇尔·亨利论源初主体间性问题》。 
罗志达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第一人称视角与他异性——批评与辩护》。 
蔡祥元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走出时间的循环困境——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在场思想的解构》。 
 
在会议的最后,主持人钱捷教授简要回顾了本次会议几位学者讨论的主题,一方面肯定法国现象学有关他者问题思考的原创性,另一方面也从胡塞尔现象学的直观原则出发表明,暗示如何在直观原则视角下探讨他异性,依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张运 王怡宁 
编辑|汪俊豪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