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珠党群|我系23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展第二次集体学习
引言
11月19日,哲学系(珠海)2023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第二次集体学习顺利开展。班委创新此次马小组学习的开展模式,在马丁堂前的草坪上,学习小组成员沐浴周日晨光,随性围坐,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探讨生命困境下的道德选择”这一主题,迸发思想碰撞的火花。

马丁堂前,天气晴好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首先,主持人田嘉欣同学对“第一议题”制度进行导学。所谓“第一议题”制度,就是聚焦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属性,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及其它党内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该制度是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并深刻践行的重要制度。
“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民族灵魂”。在把握了“第一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后,蓝天、欧阳欢同学领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摘要,同学们从中领悟了总书记在该领域的精神思想。语段言简意深、凝练有力,在细细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习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视以及期盼,对“哲学学子”这一词更有具象感,更有身份意识。

蓝天、欧阳欢同学领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为了充分丰富学习形式、调动成员积极性、提高学习效度,更进一步加强班团组织凝聚力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余斌副教授的指导下,我系23级本科生班团组织创新此次马小组学习的开展模式。此次学习不仅有严谨的治学思考,更有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在中场娱乐环节中,“你画我猜”、“是或不是”等小游戏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主题开展,立刻调动起了现场的热情。游戏赢家的神秘奖品——中大文创雪糕,更是将气氛推上了又一个高潮。成员们在娱乐的同时增进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思想碰撞打响前奏。
1967年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哲学命题。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周泳洋学长对这一实验蕴含的深意进行详细解读,以功利主义的角度剖析大多数人选择“救5不救1”这一解法的心理逻辑。同时,通过向小组成员分享“电车难题”的变式,他指出了功利主义在该难题中的道德困境。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讲解,周泳洋学长从这一辩论出发,引申出“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一做法是否可取”、“在极限生存的情况下普通人与大科学家的生命有无高低贵贱之分”等问题。沉心思考,生命能否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量化?人的社会价值的高低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考量?
周泳洋学长在发言
承接“电车难题”对生命权的反思,余斌老师又通过一个个案例,去探讨生命权的问题,引领我们思考。区别于上一个高度哲学化的议题,余斌老师的发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法学角度。比如说,在英国连体婴儿分离案中,法院的最终判决合法合理吗?余斌老师将法学与哲学高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二者的共通之处,开启学习小组成员们看待生命权问题的新视野。


余斌老师
倾听完学长、余斌老师的发言,成员们有许多困惑。一个个问题,一次次讨论,一回回解答。最终使我们明白,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人都应珍惜生命。除此之外,在追求答案的路径中,我们也明白面对暴力的威胁,决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无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学大胆发言,积极讨论
结语
本次马小组学习,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思考与讨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领会,对生命困境下的道德选择的认识,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对哲学的探索永不会停止,我们永远期待下一次思想的碰撞!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周姝彤
修改矫正|傅乐韵
采风|姚元琦
编辑|于清扬
初审|韩 珩
审核|国 珈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