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我系郭峻赫教授发表文章

无层级的关系性:洪大容对“天下”的重估

发布人:韩珩

 

我系郭峻赫教授发表文章

无层级的关系性:

洪大容对“天下”的重估

Relationality without Hierarchy: 

Hong Daeyong’s Reappraisal of Tianxia

 

 

 

文章出处

 

In Tianxi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lternative Models for A Possible Planetary Order , edited by Roger T. Ames et al.,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23), 21-38.

 

作者简介

 

郭峻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毕业。 曾任职于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当代政治理论和比较哲学。 特别关注但不限于从古典共和主义资源例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中,构建“相互非支配”的调节性原则以引导处于冲突和紧张关系中的人们之间的审议。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政治理论 (共和主义、民族主义)、比较政治哲学和全球正义等领域著述广泛,近来的发表包括: "Individuality with Relationality" (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 2023), “A Confucian Reappraisal of Christian Love” ( Religions , 2023), “Confucian Role-Ethics with Non-domination” (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 2022), “Deliberation with Persuasion: the ‘Political’ in Aristotle’s Politics” (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2021), “Global Justice without self-Centrism ( Dao , 2021), 《西方政治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   Modernities in Northeast Asia (Routledge 2023), Machiavelli in Northeast Asia (Routledge 2022), Global Justice in East Asia (Routledge 2020), Leo Strauss in Northeast Asia (Routledge, 2020)。 目前担任劳特利奇“东亚语境中的政治理论”系列丛书主编、国际英文期刊《社会和政治哲学》编委。

 

本文简介

在中国政治哲学的范围内,“天下”经常被视作欧洲中心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替代方案。 这种对“天下”观的理解方式,并不限于那些想把中国置于世界政治中心的学者们。 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将“天下”写作一种克服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在“民族国家”体系的本质之中的世界难题的方式。 最近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关于“中国式”霸权的辩论不可避免地与在朝贡关系中法典化的“天下”观念密不可分,并不可避免地聚焦于东亚被中国领导的层级秩序支配的时期,朝贡关系在对它的证成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关于“天下”的辩论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他们认为和平共存的治理原则应当以主权国家间“道德地”或“实践地”可证成的不平等来运作。 与强调国家间形式平等、直接或间接与威斯特伐利亚民族国家体系相关的准则不同,对于和平共存来说,“天下”最为重要的参照点是一种层级,霸权国家在这种层级中通过实现道德共同体或外交框架来取得权威,并使得各个国家一起努力,为共同利益而协商。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式世界主义的支持者想要找到一个普遍的体系,其规范基础可以被普遍地接受为一系列规范性原则,来引导所有国家走向和谐的关系。 乍看之下,这种中国式世界主义似乎是平等主义的,因为它关注国际关系中不同的或多元的声音。 然而,难以否认的是,中国式世界主义并没有恰当地注意到“天下”在历史实践中的支配问题,中国被置于一个层级世界的中心,而邻国只不过是附属国。

另一方面,随着寻找欧洲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之替代方案的学术兴趣的激增,不断发展的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非常强调国家间的不平等。 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引导的转向是有价值的。 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挑战了基于“力量平衡”与威斯特伐利亚式“国家主权”观念的主导观点。 乍看之下,这种新视角源自想要在当代世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的尝试,但它超越了这种尝试,因为它想要寻找一系列秩序原则,以源于中国哲学的、被“天下”原则概念化的“家”来取代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 然而,这种以千年前的朝贡体系为代表的对“天下”的诠释,主要是从中国中心主义的传统教条中,根据现代的理解而提炼出来的。

本文探讨的那些全球正义理论寻求欧洲中心主义或威斯特伐利亚式世界政治观点的替代方案。 具体来说,首先,笔者考察了中国式世界主义,其关于和平共存的替代视角得到“天下”观念的支持。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它保留了欧洲中心主义或威斯特伐利亚式世界政治观点中的谬误。 笔者将特别指出它的“关系性”观念,因为中国式世界主义没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调节性理想,将国家间对正义的不同证成导向一种平等对话的立场。 其次,通过分析洪大容的《醫山問答》,笔者探索了一种替代的“天下”观念,使所有国家置于一种平等地位,而不是置于层级之中。 于此之际,通过解释他反层级的非中心主义,笔者提出将他的非支配观作为一种指引来补充中国式世界主义,支持在国家间营造一种没有中央霸权国家的对话立场。

 

全文预览

 

 

 

 

 

 

 

 

 

 

 

 

 

 

 

 

 

 

 

来源 | 哲珠新媒体

文稿 | 贾永泽

编辑 | 王志远

初审 | 韩 珩

审核 | 卢 毅

审核发布 | 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