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若海·启航”哲学导学系列公开课第二季第2讲回顾

发布人:韩珩

 

 

2023年10月25日上午,哲学系(珠海)于广州校区南校园丰盛堂C205公共课室举办了“若海·启航”哲学导论系列公开课第二季第二讲,主题为“认识你自己”,讲座由王华平教授主讲。

 

 

 

 

王教授以德菲尔神庙的三句箴言引入话题,特别强调了其中“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 “认识你自己”这一箴言可追溯到泰勒斯,苏格拉底首次将它作为哲学命题提出。 哲学诞生于探索世界现象背后的本质之时,其思维方式于科学一致,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注重理解世界,致力于探索世界的本源。 苏格拉底将哲学拉回了人间,将“认识你自己”定为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主题。

 

 

 

实际上,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认识你自己”之旅。 人类在面对生老病死时,很自然地就会思考“我是谁”。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导致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观点,即“I=body+X”。 古代不同文明中X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古人认为是魂魄; 古印度人认为是purusha(神我); 古希腊人认为是psyche(soul,灵魂)。 古希腊许多哲学家对灵魂进行过解释。 泰勒斯认为它是能够发起行动的原动力。 柏拉图提出了灵魂三分说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形式。

 

 

 

笛卡尔提出了著名实体二元论。 根据这个理论,灵魂与身体是两种不同的实体,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属性(attribute)。 灵魂的属性是思想,身体的属性是广延。 尽管两种实体具有不同属性,却可以相互发生因果作用。 在一封写给笛卡尔的信中,伊丽莎白公主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广延的灵魂如何能够与身体发生因果作用呢? 这个问题难倒了笛卡尔。 他先是提出了松果腺理论,后来借用引力作用,但都未能说明不同种类实体之间的因果作用是何以可能的。

 

19世纪出现心理学。 从字面上讲,心理学是灵魂之学,它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灵与行为。 20世纪初,灵学盛行。 医生MacDougall对濒死病人进行称重,发现人死亡的瞬间体重会减轻21g,从而提出了灵魂的21克理论。 实际上,濒死病人体重的突然减轻是由于人在死亡时肺部失去了冷却血液的功能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引发汗液从汗腺蒸发,体重随之下降。 狗没有汗腺,则其死亡之时只有体温的升高而无水分的蒸发,体重自然不会下降。 这一结果证实了21克理论的错误。

 

 

 

20世纪中叶,心灵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分支正式诞生。 心灵哲学研究心灵的本性及其与身体的关系。 由于人类大脑与心灵过于复杂,人们提出认知科学,试图汇聚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人类学六大学科来考察人类心灵是如何运作的。

 

人工智能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 McCulloch-Pitts神经元模型奠定了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物理基础。 图灵用儿童机器的教育来类比人类学习过程,并提出图灵测试来衡量机器的智能水平。 机器通过图灵测试意味着它表现得人类一样好。 因此,假如人类有智能的话,机器也有智能。 也就是说,机器有可能与人类一样拥有心灵。

 

 

 

最后,回到认识你自己的主题。 如果强人工智能是可能的,那么就有如下结论: 人是机器,机器也可以成为人。 因此,可以借助机器来理解人类心灵。 强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一种新的方式。 虽然目前还达不到这一层次,但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这一可能性。

 

 

 

 

来源|哲珠新媒体

文稿|韦宏欣 王艺璇 吴必桐 李婧源 黄奕 陈泊義 李咏欣

图片|白雨轩 吴必桐

编辑|汪俊豪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