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我系卢毅副教授发表文章——压抑与生产:福柯与精神分析之争的实质与出路
压抑与生产:
撰文丨卢毅

卢毅,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笛卡尔与法国研究中心负责人。
[摘 要] 为了正视并回应福柯对于“压抑假说”的批判,需要回顾精神分析发明“性欲”的历史语境,梳理压抑假说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澄清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两人压抑假说之间的重要差异。
[关键词] 性 压抑 生产 福柯 精神分析
进入现代以来,西方社会究竟是加剧了性的压抑,还是促进了性的生产,这个问题通常会被视为福柯与精神分析争论的一个焦点。
一、“性欲”的发明与“压抑假说”的提出
按照福柯的观点,严格意义上的“性欲”(sexualité)并非古已有之,而是西方进入现代以来的一种“发明”。
福柯所界定的性欲,菲利普·萨拉辛(Philipp Sarasin)曾经对它的“发明史”做过一番简明扼要的梳理。
弗洛伊德《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在1905年的问世,尤其是“幼儿性欲理论”(infantile Sexualität)、性欲的“多态倒错”(polymorph pervers)性质在其中的首次提出,使得现代西方社会关于性欲的理解开始发生重大转向。
弗洛伊德所探讨的压抑与文明的禁忌及其内化效果有关。
由此出发,可以发现弗洛伊德实际上对压抑持一种双重态度:
在弗洛伊德压抑理论的基础上,马尔库塞提出了“基本压抑”(basic repression)与“剩余压抑”(surplus repression) [12] 的区分,由此进一步发展了压抑假说。
由此再回到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关于压抑的不同理解上。
二、对生产的权力分析与对“压抑假说”的批判辨析
在福柯看来,马尔库塞式的“压抑假说”的主要问题或局限,就在于只是片面强调了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对于性的压抑,而既没有注意到也没法解释这几个世纪正是关于性的话语和知识经历爆炸式发展的时期。
按照福柯的说法,“现代社会的特点不是把性隐藏起来,而是在强调性是‘秘密’的同时,热衷于一直谈性”。
在此基础上,福柯表示:
问题首先在于:
那么,福柯对于压抑假说的批判是否同样适用于弗洛伊德?
由于福柯很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两人的压抑理论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因此他在对所谓的“压抑假说”进行批判时并未严格区分这两套理论,所以这种批判本身难免存在无的放矢或张冠李戴的问题。
三、基于压抑的生产:
可以说,以往人们只强调弗洛伊德对于压抑的危害性与致病性的揭露,而未能充分重视他对于压抑所具有的奠基性与建设性的揭示。
不过,倘若弗洛伊德对于压抑所蕴含的生产潜力的揭示仅限于此,那么这与福柯的观点之间显然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更进一步,将弗洛伊德所揭示的性欲的“多态倒错性”与福柯所理解的权力运作策略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倘若不对性欲的多态倒错性做生物主义的解读,不将其理解为性欲与生俱来的某种生理属性,而是像拉康后来所做的那样对其进行结构主义的解读,那么完全可以将其视为语言作用于身体所产生的一种结果,亦即将动物性的、固定不变的“性本能”结构性地改造为真正人性的、具有可塑性的“性冲动”。如果从这种理解出发,那么性冲动层出不穷的倒错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就可被视为权力运用不同的策略、借助不同的话语在身体和性的层面所产生的多样化效果。
至此,这两套看似矛盾的性欲理论便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调和,福柯与精神分析关于性的争论也就此得到了一种尝试性的解决。
最终,人们当然可以同意福柯的观点,承认压抑并非权力唯一的表现形式。
以上文章原载于《学术研究》2023年第5期,文章不代表《学术研究》立场。
来源|学术研究
初审|韩 珩
审核|卢 毅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