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哲珠 | 哲学系(珠海)2023年学生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聚焦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构建“ 高标准党建、高精度思政、高质量团学、高品位文化 ”思政工作新生态。
一
构建高标准学生党的建设工作体系
1、夯实思想理论根基
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好支部组织生活、党团日、班会、学工例会、午餐会等,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好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宣传 ,在学工官微开辟“理论学习”专栏,推动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和形势政策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常态化。
坚持 党团班定期理论学习制度 ,丰富学生日常学习形式,鼓励开展跨校区、跨院系、跨班级、跨行业联合主题活动,强化互动交流、同题共答。
2、规范党支部建设与党员发展
规范党支部设置 ,完成学生党支部拆分工作。
规范 党组织生活 ,每月发布《哲学系(珠海)学生党支部月度组织生活要点》,严格规范月度(原则上每月下旬)党组织生活各环节,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落实反馈“计划—组织开展—记录—签到”闭环机制。
探索 常态化开展联合组织生活/党日活动 ,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高质量党建活动载体。
规范 党员发展 ,发挥党支部和学生组织员在 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的重要作用,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 两升两降两保 ”的积极作用,把优秀的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切实做到“又红又专”,力争将学生入党申请率提高至学校平均水平。
规范做好2022年度各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和开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
二
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3、 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引导活动
春秋季开学期间,组织好系党政主要负责人“思政第一课”“开学第一次主题班会”“开学第一次师生午餐会”“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
按照教学要求,以 体验式、浸润式教育 为主要开展思路,做好“形势与政策”“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公共必修课学期教学安排。
统筹做好毕业季、毕业典礼、校友理事会等专项活动计划安排。
配合开展好“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相关工作。
4、抓好团学研、党团班常态化建设
打造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强化团组织、学生会、班级与学生社团工作联动,建立健全例会机制,每月(原则上月初)组织召开1次系学生工作例会,系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定期报告工作开展与进展,社团负责人、班团干部沟通交流日常事务,研究专项工作等,形成“制定年度计划—自下而上动议—系内资源支持—组织实施—后期评估示范”常态化工作机制。
加强系内 团学研及社团组织内联内培工作 ,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综合素质拓展及内培活动,提升凝聚力。
规范做好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习 ,将理论学习与团支部组织生活、主题团日、班会等融合开展。
5、发挥好共青团“主力军”作用
系党委会每学期专题听取并研究1次团的工作和建设情况汇报。
持续完善“青马工程”培养体系 ,进一步明确“规定动作”,探索特色“自选动作”,有力提升系“青马学堂”学生骨干培养质量。
开展好“青年大学习” ,提升网上主题团课参学率,实现12月底前参学率超过80%。
6、推动思政工作队伍高质量发展
坚持能者上、庸者下,明确工作责任制,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
积极推荐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参与各级教育系统组织的高质量线上、线下专题/专项培训。
7、做好升学、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编制近年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质量报告 ,阶段性总结凝练学系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成立的校友理事会,邀请学校学职办、系友回系 开展 针对性就业指导面对面系列活动 。
鼓励、支持并引导毕业生参与“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
延续传统,继续 推进征兵动员相关工作 。
持续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 ,针对性开展推荐免试分享、留学考研指引、调剂复试指导等活动,提升本科毕业生深造成功率达至全校平均水平。
8、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
组织开展心理朋辈关怀团体辅导活动;
依托班团活动, 加强学生法治教育 ,针对性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的学习;
三
努力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
9、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活”起来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组织开展经常性、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
学期中,鼓励以班级/团支部为基本单元,有计划、大批量、小规范、经常性地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观察与实践 ,探索红色基地,了解国情、见识社会民情、接触行业百态、厚植家国情怀、提高社会化能力,每个班级/团支部学期内至少开展1次有报道的校外考察实践、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
由绿色青年组织牵头,结合社团属性,开展1—2次以我系同学为参与主体的 全校性公共志愿服务活动 。
10、 持续打造“百花讲堂”特色品牌
作为我系学工精品项目,“百花讲堂”立足知信行有机统一,既发挥哲学学科励学性的一面,推动学校小课堂和基础教育大课堂紧密联动,又稳步扩大“第二课堂”的参与面,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与提升社会影响。
11、做好南校园学生学术与人文关怀
常态化组织开展“师生午餐会”活动 ,使系主任、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教师代表等能够定期与南校园我系师生交流座谈。
组织实施“ 若海·启航 ”哲学导学系列讲座;
12、推动“一站式”社区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下大力气,真调研、调“真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调研,征求学生意见建议, 全面推进我系“一站式”社区建设 。
有计划地利用“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传统节日时间点,精心组织策划,开展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加强沟通联动 ,与珠海文史哲国关等院系结对,联合开展师生体育节/小球联赛、草地音乐节(南校园/珠海校区)、迎新晚会等,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系办文体艺活动,推动校园文化活跃起来。
高效自我管理,推动习惯养成 。
组织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师生歌会舞会;
定期开展“寻师问道”/“师说”系列教师访谈活动 ,通过访谈与本系教师开展直接对话交流,全方位解读学术、多角度深化同学对专业和大学生活的认知。
围绕哲学思维, 着力打造书香社区 ,广泛开展读书会兴趣组团,专题组织策划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依托公众号宣推,哲学研习社牵头继续 组织开展有意义有深度的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文创精品大赛,重点做好年级学习互助小组建设,有效发挥宗教哲学小组、论文写作互助小组、英语学习互助小组、第二外语学习小组、标准化考试备考小组作用,多举措推动师生互动、朋辈互助。
学生组织应充分利用珠海校区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地址矿物博物馆等校内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党建交流、团学组织交流、班团组织共建等多形式活动,推进人才培养交叉互促。
❖
来源 | 哲珠新媒体
编辑 | 王志远
初审 | 陈剑龙
审核 | 国 珈
审核发布 | 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