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珠海)学生干部热议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

发布人:辛邦杰

哲学系(珠海)

学生干部热议中山大学

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

 

  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于5月14日至15日在珠海校区召开。本次大会聚焦“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由高松校长作了题为“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会报告。高松校长所作的大会报告内容深刻、格局开阔,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更加长远的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的前行路径。

  哲学系(珠海)的学生干部们认真学习了大会全纪录,第一时间对大会内容进行热烈讨论,领悟与落实大会精神,努力成为学校想培养的“引领未来的人”,为学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松校长做的报告高屋建瓴,指明了我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让我们学生对未来的学校发展、教学工作更有期待、更有信心。在报告中,高松校长强调:“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作为一名哲学系(珠海)的学生,我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过去一年,我系不仅在教学工作上下功夫,通过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夯实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我们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我系还重视学生工作,依托学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学生活动,让我们不仅有“知”的向往,还有“行”的活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我相信,在今年春季工作会议后,我校的发展必将攀上一个新的高峰,以此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百年校庆献礼;我也相信,在学校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培育下,我们中大的学生也将不负韶华、立志报国,用青春之小我融入国家民族之大我,为中华民族之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哲学系(珠海)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李汶霈

 

  在五月召开的春季工作会议上,高校长提出:“大学使命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这是大学的主业和立身之本,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所在。”中山大学聚焦人才培养,完善育人机制,实现以德育人,不断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哲学系(珠海)的学子,我深刻感受到我系在培养方案上作出的变化,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也正在形成。相信,只要紧扣住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我校学生定能全方面发展。同时,作为肩负时代复兴使命的青年,我辈将不负嘱托,为党和国家奋斗终身!

 

——哲学系(珠海)团委副书记 周淑怡

 

  本次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着眼于“人才培养”主题,高松校长,以及各分管校领导对于我校未来开展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享,我着重关注到的命题是“学科交叉培养”。作为哲学系(珠海)的一名学生,我除了对哲学有研究兴趣,对文学和历史等人文学科也同样有着憧憬和兴趣。而在“学科交叉培养”的方针下,我系也是积极响应,作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尝试。例如我系杨震老师开设的“诗歌与哲学”公选课很好地结合了文学载体与哲学思想;又比如我系团委联合中文历史国际关系等院系开展了书籍交换活动,力图打通各人文学科之间的壁垒。总之在“学科交叉”的方针下,人才培养趋于多元化、融合化,真正让中大的人才既是专才也是通才,这是我在本次工作会议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和体悟。

 

——哲学系(珠海)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李好

 

  在中山大学2022年春季会议中,校长高松院士围绕人才培养主题,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其中,高松校长强调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相信未来在中大人才战略的培养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在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发光发热。

 

——哲学系(珠海)团委实践部部长 朱飞扬

 

  今年,学校的春季工作会议主题聚焦于“人才培养”。高松校长指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引领未来的人,到底如何实现,我们作为身处疫情时代的高校学子,更要对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会敏锐地观察和思考、并切身去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就是说,“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产生创造力”。这些能力的形成,既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又要我们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哲学系(珠海)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李沅蔚

 

  在学习本次春季工作会议要点的过程中,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教育,都应当是一门聚焦于服务的事业:教育服务国家,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所需人才;教育服务社会,丰富社会文化底蕴;教育服务个体,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高松校长和各位院系分管领导所做的报告正是回应了这些关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回应了新时代对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提出的更高要求。在中国办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在中国读大学,我们青年亦须乘此东风,“立志要做大事”,把握实践机遇,回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以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里中流击水,为切实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哲学系(珠海)新媒体负责人 陈浩东

 

  学习了高松校长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报告后,我感悟颇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所说的“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征途波澜壮阔,大道万马奔腾,我们作为中大人,每一位都在见证着中大的发展,创造着中大的历史,为中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的精神,并在始终坚定党中央领导的前提下不懈奋斗,学校事业一定会稳中向好地走向辉煌。同时,把会议精神落实到个人,我们每一位中大学子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在“知行合一”中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

 

——哲学系(珠海)团委宣传部部长 刘碧遥

 

  高松校长对如何激发学生、教师、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出了诸多阐释,并强调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在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任何一抹思想的火花、任何一瞬灵感的闪现都可能成为一颗孕育伟大创造的种子,而大学就应是这样的一个器皿,正如高松校长所指出的那样:“培养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并认识人本身,形成自己的品格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情和觉悟”。马克思曾这样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身思维的同时,也应将思想力注入实践生活的行动力、创造力中,积极努力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哲学系(珠海)团委组织部成员 陈欣宇

 

  在报告中,校长强调要回归大学的育人根本,提出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并阐述了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即“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作为中山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增强自我求学精神;在不断丰富思想的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我们要始终牢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努力成为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的栋梁。

 

——哲学系(珠海)团委组织部成员 王睿

 

  通过对这次工作会议的学习,我深深意识到高松校长对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作为青年大学生,以及中山大学的一份子,我将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注学术,追求卓越;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哲学系(珠海)团委组织部成员 宋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