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哲珠 |陈章:哲学作为一种生活
为了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升学深造,哲学系(珠海)于寒假起推出系列深造、学习经验分享推送。我们将对2018级深造的同学以及2020-2021年度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进行系列推送报道,旨在发挥哲珠学子的榜样带动作用,为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哲学系(珠海)同学共同进步。
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2019级本科生,曾获2020-2021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学习经验分享
在本科阶段,哲学学习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掌握课程知识,二是了解前沿研究。但,就我个人而言,哲学学习的动机,或者说如何理解以及如何面对哲学学习本身,比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更为根本。因为经常的情况是,我们明明知道应该如何学习,但却最终缺乏落实它们的执行力。因此,在第一段和第二段,我将简单谈谈我在掌握课程知识和了解前沿研究这两个方面上的经验。在第三段,我则重点从生存论出发谈谈我对哲学学习本身的一些“领悟”。对我个人而言,这些“领悟”作为面对哲学学习的基本态度,比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为根本,是使得这些学习方法能够从“现成在手”的课题化对象转变为“使用上手”的工具的条件。
首先,如何掌握课程知识。就我而言,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预习材料,(2)课堂听讲和(3)考前复习。对于(1),没有什么技巧,必须花时间去看和磨文本。如果文本确实难以理解,英译本可以结合中译本对照看,或者结合著名学者和核心刊物的二手文献以理解基本观点。对于(2),我的建议有二。一是坐前排和动笔写以免犯困走神,二是记老师对核心观点和概念的解释,以及老师的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对于(3),复习以ppt内容为准,以理解记忆为方法,主要复习核心概念和老师重点讲过的思想家的思想,前者保证名词解释分数,后者保证大题分数。
其次,如何了解前沿研究。就我而言,了解前沿主要分四个步骤,(1)确定前沿议题,(2)搜索相关文献,(3)概念框架梳理,(4)总结分析各方观点。对于(1),最高效的方法是询问导师,导师无疑能够提供相关方向内最前沿的议题和相关文献。也可以从导论性的书籍中找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延伸阅读,有时导论性的书籍会附带地提到相关主题的一些仍在讨论的前沿问题。对于(2),首先要根据导师的建议以及导论性的书籍找到1~2篇主要文献,然后根据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搜索更多文献。推荐直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搜论文名称。一些较早的英文文献也可以去JSTOR上搜。对于(3),我的建议是在SEP上搜索关键词,在词条所给出的框架下,结合出现了相关概念的文献自己进行梳理和理解。对于(4),充分和严格地阅读文献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尽量尝试用简短的语句提炼文献的核心观点,从而进一步进行比较和批判。
最后,如何理解哲学学习本身,这是我最为关切的议题。要想追问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返回更为根本的议题,也即,什么是哲学,或者说,如何理解哲学本身?哲学的本质在于哲思。那么,如何理解哲思?就我而言,哲思的本质在于一种生活,哲思是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一种存在的样态。哲思是作为哲学学者的人的生活,是她作为哲学学者所进行的生活本身,是哲学学者之为哲学学者的存在方式。同样的,哲学学习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活,是我们之为哲学学习者乃至于潜在的哲学学者的一种本质性的生存方式。而,生活的本质在于节奏。任何一种人,不论是打工人、老板、运动员还是肥宅,都必然地对应着一种生活,每一种生活内在地都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属己的节奏。因此,哲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存在的样态,同样有其本质的规定性,那就是进行哲思,在一种合宜的节奏之中。所以,哲学学习在根本上是我们作为哲学学生的本质性的生存方式,它如下地要求着我们:在一种合宜的节奏中持续地哲思。而,这样一个要求作为对哲学学生的存在方式本身的要求,也就是我们进行哲学学习的本质性的动机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如何理解我们面对的学习境况,如何理解哲学学习本身,是根本性的,因为,当我们将哲学学习作为我们本质性的生存方式时,它本身就成为了我们进行生活的动力和进行什么样的生活的指引。而有了这些动力和指引,我们去高效地执行具体的学习计划,去看文本,去思考问题,去复习考试和写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总之,希望大家(也希望我自己)不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方法,更能够在更为根本的层面理解和领悟自己所正在进行的生活,从而始终保持高效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PS:提到的搜索网站
中山大学图书馆:http://library.sysu.edu.cn/
JSTOR:https://www.jstor.org/
SEP:https://plato.stanford.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