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汉语哲学语境下的法国思想研究”研讨会会议记录

发布人:辛邦杰

汉语哲学语境下的法国思想研究”研讨会会议记录

 

 

 

 

2021年7月11日,“汉语哲学语境下的法国思想研究”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哲学系(珠海)A486会议室召开。中山大学的钱捷老师首先发表了欢迎致辞和会议引言。钱捷老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以及新近成立的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笛卡尔与法国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对从事法国哲学研究的与会青年学者们对我系的支持表示了感谢。钱捷老师认为,法国哲学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及十分雄厚的思想资源,对法国哲学的汉语研究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

 

中山大学的卢毅老师认为,在汉语语境下跨越传统哲学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创造性的视角来探索哲学的根本问题,这是值得当前国内哲学研究者关注的发展趋向。法国哲学是汉语哲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当代法国哲学呈现出的思想多样性模糊了哲学和思想的边界,不再囿于传统哲学的形态,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当代法国的思想发展。其次,汉语和法语的差异性引发了很多思想上的争论,法语这样一种有深厚传统、生命力以及创造力的语言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视角同样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湖南大学的文晗老师认为,法国哲学拥有非常深刻的思想传统,这是20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群星璀璨的根基所在,因此法国哲学研究应当重视各种不同哲学传统在法国哲学中的影响。正如法国现象学就是在推进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哲学的过程中所触发的问题,我们在对法国哲学研究的推进过程中,也能对自身的思想传统进行激活,这是在汉语哲学语境下很值得期待的未来思想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科林老师对哲学系(珠海)对法国哲学的推进所作的努力表示了感谢,并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端。李科林老师认为,用汉语研究法国哲学所显现的翻译问题,展现了双方思想的差异性,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而西方学者也十分关注中西的差异问题,语言问题就是这一问题直接且深入的表现。

 

 

 

上海交通大学的邓刚老师认为,法国学术研究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多的原创性思想家,与其整个学界非常深刻扎实的哲学史研究有深刻的关联,这是值得我们汉语学界借鉴的地方。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随着西方传统的进入,我们也得以掌握包括法国思想在内的西方思想的资源。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关注问题以及研发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去思考并呈现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的王辉老师认为,语言体系背后是思维的生成,不同的语言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不一样的。也许所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但由于运用了不同的语言,最终获得了不同的思想。当我们用汉语去表达西方的思想的时候,它就已经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中国问题和中国哲学,以及对汉语哲学的思考和反思。

 

 

 

中山大学的邓文韬老师探讨了le vide,le néant以及le rien这三个概念的翻译问题。不同的学者对这三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翻译,通过词源学考察,邓文韬老师认为,汉语中的词语可以非常好地诠释法国哲学中关于“无”的概念。最后,邓文韬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汉语如何引证法国否定哲学的经验。其次,法国否定哲学的经验如何丰富汉语的哲学讨论。

 

 

 

钱捷老师强调了汉语哲学语境下的法国思想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两个方面。首先,法国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如果不看到它的整体和全貌,在不同语言的跨文化交流中就会出现许多误读现象,在翻译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对ambiguïté以及la chair这两个概念的翻译就体现了这种误读。其次,法国哲学中的三个特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清楚分明,这直到今天仍然是法国哲学的精神实质;其次是法国哲学中的直觉主义精神;最后是直面问题本身的精神。

 

 

 

此后,老师们更加深入地讨论了ambiguïté以及la chair概念的翻译,法国哲学的直觉主义,以及法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联系等问题。本次会议最终在圆满的讨论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