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珠海)“十三五”建设回顾
自2015年建系以来,哲学系(珠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外文明对话,提升中国思想的影响力;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哲学系(珠海)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发展水平,立足中国古今传统,承续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的优良传统,与广州哲学系错位发展,致力于在寻求学科跨越、要求开放视野、追求思想对话、探求文明崛起中培养哲学专业拔尖人才,进一步提升哲学学科的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
“十三五”建设期间,在学校战略规划下,经过全系共同努力,党组织建设逐渐加强,学科水平逐渐提升,师资队伍逐年加强,人才培养体系逐年完善,科研影响逐步显现,建设成效较为明显。
一、党建工作
着力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和学生思政工作。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直属党支部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检查监督制度等,重点完善党建党务、党员学习、三会一课、群团工作、统战工作等制度建设,讲规范循章法,工作卓有成效。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人才引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提高思政工作效果。加强政治安全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人才培养
哲学系(珠海)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在不断修改优化本科培养方案的同时,始终探索哲学的通识教育建设与能力培养,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在完成本专业课程需求之外,积极为珠海校区各专业学生开设中文和英文通识课程。
目前在读学生288名,其中本科233,硕士生40名,博士生15名。本科生源方面,数量渐增,质量趋优,志愿率总体向好。其中,2018年第一志愿率超40%,志愿率达84%,此后有所波动。
自2016年开始招生以来,2018年首届硕士生毕业4名(全部就业),2019年硕士生毕业4名(2名深造,2名就业),2020年硕士生毕业8名(4名深造,1名香港生拟深造,3名就业)。三届硕士毕业生,深造率逐年向好,不断提升,毕业生未来在学界的潜在影响力趋势向好。2020年也送别了首届本科毕业生41名,其中国内深造11,境外升学11名,深造率为54%。
哲学系(珠海)开辟了以哲学学科为特色、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有效支持第一课堂的深入和拓展。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和中山大学红色基因项目的系列活动,组建学习发展中心,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合作,设立“返璞工作站”。常年面向全国重点高中新高三学生开设中学生暑期课堂;走进中大附中课堂,向初中生开设“哲学百花讲堂”选修课程。自2018年以来,负责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招宣工作,2019年中山大学在内蒙古录取达到8年内最好成绩,居985高校投档线:理科14名、文科第12名。
三、学科建设
近五年来,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稳步发展,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珠海校区为学校发展“提增量”的背景下,哲学系(珠海)在坚持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为提升哲学学科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贡献了重要增量。
经过五年努力与发展,哲学系(珠海)初步凝练了四个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外国哲学理论、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已各自初具规模;设置了七个教研组(哲学导论与通识教育教研组、中国哲学教研组、西方哲学教研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组、宗教学教研组、政治哲学与伦理学教研组、认知科学与科技哲学教研组),正在逐步加强之中。
学科评价方面,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中山大学哲学学科并列A-(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A)。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哲学学科从2017年以及之前的第151-200名快速上升,2018年升至101-150名,2019年升至51-100名,2020年稳居第51-100名,上升势头良好。
四、人才队伍
哲学系(珠海)的人才队伍建设从无到有,从少而精到多而强,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五年来,共引进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先后聘任的专职研究人员合同也陆续到期,目前已有2位成功转聘为副教授,3位成功续聘,另有10余位青年研究人才(其中6位外籍)以长聘或高聘方式流转到了法国、日本、澳门等境外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湖南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目前,哲学系(珠海)有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2人,专职研究员1人,专职副研究员7人,博士后6人,共30人。在结构上,初步呈现专任教师与研究岗位各占一半的情况;海外留学经历约占三分之二,外籍约占三分之一。
2020年,共收到223份简历,经过认真筛选和多次组织人才招聘线上面试,至今已向学校推荐百人计划人才21人,专职研究岗位12人。其中百人计划已获批10位。年初至今,已有2位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2位博士后办理入职,其余正在办理或者等待办理入职手续。
五、科学研究
2017年“政治哲学与世界文明研究基地”获批成为珠海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20年,笛卡尔哲学专业委员会获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批准成立,秘书处设在哲学系(珠海)。
在发表和出版方面,2016年以来,我系教师共发表论文185篇,其中高水平中英文论文139篇,出版著作34部。2018年和2019年度,高水平英文论文发表稳居全校各院系第2位。
在科研项目方面,目前在研共有10个国社科项目,4个教育部项目,2个省社科项目,13个校级项目。在学术交流方面,至今共举办讲座论坛会议206场次,其中国内学术会议16场、劳特里奇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共计13场。积极支持师生到境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共计有44次国境外出访,包括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影响。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及韩国檀国大学等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建立教研人员交流以及研究生合作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