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识教育与哲学导论课程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通识教育与本科生素质培养,推进大学通识教育与哲学课程在新时代的深入发展,塑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哲学系(珠海)于10月8日举办“2020年通识教育与哲学导论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对通识教育和哲学哲学导论课程建设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齐聚珠海,共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哲学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8日上午,会议主要以“哲学通识教育”为主题,会议由哲学系(珠海)直属党支部书记屈琼斐主持。会议开始前,系主任陈建洪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向与会学者介绍本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未来的教学规划等情况。他表示,通识教育在哲学人才培养与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壹
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以《哲学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为题,讲述哲学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有助于学生人格养成、拓宽视野与能力培养,提升其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就《把握哲学通识教育的“度”》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沈教授认为打通哲学通识教育要双向进行,以求内外两通。华东师范大学陈立新教授的《新时代哲学通识教育的主旨与定向》,则提出了目前哲学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为例发表了见解。陈教授认为哲学导论课程要接“地气”, 要与实际、与时代结合,深入学生。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题为《从逻辑在哲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谈通识教育》的发言介绍了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发展情况,逻辑学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从逻辑学角度出发对哲学通识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思考。
上半场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邓联合教授进行评议总结。他认为各位学者的与会思想存在共性,对此也产生了共鸣,并强调对非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哲学通识教育也十分具有必要性。邓教授表示哲学通识教育要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导学生对哲学的兴趣;要用章太炎先生“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的精神气质对哲学通识教育进行建设和推广。
贰
下半场会议主要围绕“哲学导论课程建设”展开讨论,与会学者各抒己见进行经验分享。会议由我系副主任秦际明副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教授围绕《〈哲学导论〉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践》主要谈论了哲学导论课程的定位、内容设计和作为哲学导论老师需要具有的四性等方面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程广云教授围绕《作为世界哲学地图的哲学通识教育与哲学导论课程》的主题讨论了中西方哲学教育脉络、哲学教育的定位和方式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理智,培养人成为一个公民。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钱捷教授以《谈谈作为通识教育的哲学导论》为题,认为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种现代社会的普遍观念,并了解到哲学在推动现代性过程中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同时提出一门优良的哲学导论课应具备的三点任务。中山大学哲学系黄敏教授通过以《怎么让哲学课有哲学味儿》为题,指出哲学导论课程需要建立“陌生化、经验化及论辩”三大原则。秦际明老师代为宣读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的《人大哲学院<哲学导论>的教学模式》,从开设目的和面授群体两方面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经验,提出课程开展的问题导向思路和历史演变思路。
下半场会议由陈建洪教授进行评议讨论。陈建洪教授回顾了各位专家的观点,并提出了哲学导论课程中如何恰当融汇中外思想与立场的问题。与会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哲学导论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叁
陈建洪教授向与会专家到会并贡献真知灼见表示感谢,表示本次会议对年轻的哲学系(珠海)开展哲学通识教育、建设哲学导论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