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第三届博士论坛顺利举行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哲学珠海 发布人:韩珩 编辑:陈柳明

2020年10月17日,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第三届博士论坛于海琴六号楼正式举行。本次论坛以“近代中西文明转型中的哲学与社会”为主题,与会者有来自北京大学等各大高校的数十名优秀博士生。

 

我系系主任陈建洪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陈建洪主任首先对与会的博士生表示欢迎,随后从学校层面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定位阐述哲学系(珠海)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全方面介绍了我系学科建设特色、师资力量及研究成果等情况。

 

9点40分,上半场论坛报告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的段重阳就儒学的哲学化的历史阶段发表了见解,其后与会者就哲学化的儒学何以可能等问题进一步探讨;浙江大学的冯潇屹以现象学的方法对“日廷图”的原初意义进行分析,袁青副教授对这种视角的创新表示肯定,并且围绕“引入现象学方法是否必要”进行评论;中山大学的耿玉娥博士从“政治”、“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三个概念入手论述了奥克肖特的政治观,杨震副教授就论文中人的主体性概念进一步探询;北京大学的李佳欣基于性别哲学维度对身体互体性进行了反思,论述了互体性的共在和遮蔽,其后,杨震副教授基于主体间性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如何转向两性关系进行了问询。

 

中山大学的刘燕妮以柏拉图和霍布斯为例对比分析了恐惧的概念,杨震副教授肯定了联系柏拉图和霍布斯来研究恐惧的价值,针对身体和恐惧的关系进行了问询;华东师范大学的冒婉莹基于文本对严复“道通为一”的中西会通思想展开论述,袁青副教授对细致的文本梳理和提炼表示赞赏,并且探讨了如何在基础文献中阐发新意;中山大学的荣伟杰基于“身份政治”论述了酷儿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所共享的理论追求和价值主张,杨震副教授就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进行阐释进一步讨论。

 

下午1点半,下半场论坛报告继续进行。

 

南京大学的王海澜就霍布斯的《利维坦》中关于政治权威合法性提出自己的分析,与会师生就合法性概念进一步讨论;南开大学的王运豪就黑格尔基于目的论对于近代因果解释困境的回应进行阐释,杨震副教授就黑格尔目的论的因果与自然科学的因果概念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探讨;复旦大学的吴迎龙就近代佛教对于儒家道统解构性回应这一新角度进行报告,袁青副教授就材料处理以及人物选择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建议;

 

南开大学的肖宛直对巴迪欧基于“大二”这一形上概念对交互关系的构建进行报告,杨震副教授就巴迪欧一多的形上基础进行探询;复旦大学的严杭迪探讨了谢林对于斯宾诺莎意志以及上帝主体概念的革新,杨震副教授基于两种意志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其自由观念的差异性进行讨论;复旦大学的姚勇用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区分来探讨孟子关于政治权力道德基础的思想,袁青副教授就孟子的合法性概念进一步探究;中国人民大学的赵桂梅就萨特思想中礼物的模糊性结构进行分析,杨震副教授就萨特自由主体性的理想状态呈现模式的可能性进一步探讨。

 

到此,所有博士生完成学术报告。在其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就恐惧概念的特殊性,霍布斯与斯宾诺莎的激情概念比较,日廷图的特殊性,生活世界与日廷图之间的关系,从存在先于本质的绝对自由角度看萨特伦理学的建构问题等问题进一步讨论。

 

袁青副教授为此次结会致辞,认为此次讨论氛围热烈,内容上选题广泛,期望此次会议能对与会博士生有所助益。

 

至此,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