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风采|陈伟杰:哲学学习那些事

发布人:韩珩

为了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升学深造,哲学系(珠海)于寒假起推出系列保研、学习经验分享推送。我们将对第一届成功保研的同学以及2018-2019年度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进行系列推送报道,旨在发挥哲珠学子的榜样带动作用,为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哲学系(珠海)同学共同进步

个人信息

 陈伟杰        2018级本科生

绩点排名:5/58

获奖情况:2018-2019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

实践情况: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学生会副主席

经验分享

日常学习:

哲学的课程是博大精深的,想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讲清楚比较困难。而一旦将术语引入课堂,就时常会出现上课听不懂的情况。例如大二上学期的中国哲学史,佛学部分涉及很多陌生晦涩的概念如“因缘”、“法身”,以及政治哲学关键问题的各种定义。通常我的应对方式是,上课先把不明白的术语和相关内容记下,下课后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将概念性的问题吃透,之后就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相关的内容了。这个方法的基本导向是从材料到概念,再从概念回到课程内容中去,而在试图掌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多阅读材料也是重要的。

考前突击:

对于哲学系的学子来说,期末复习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大二上学期有两个星期的复习时间。复习应该如何进行呢?首先应该按照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已经事先给出考试题范围,另一类是考试范围全覆盖的。对于前一类,备考相对简单,可以提前两个星期整理出考试范围的答案,进行反复的温习。就我个人而言,不习惯于死记硬背,而是倾向于记住答案中的逻辑链条和关键句(例如中国哲学史中需要引用的文言文),这样复习效率会有一定保证。对于后一类,除了老老实实看课件和笔记之外,还可以尝试在考前的晚上做一份关于课程重点的思维导图,理清思路的同时也能用于第二天考前的快速回顾(这个方法在科学哲学复习的时候亲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