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经验分享帖

发布人:韩珩

写在前面:

     我觉得大学毕业作为人生极具纪念意义的里程碑之一,也是加深自我认知的一个机会。当我们即将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无论是走向就业、深造或者其他方式,都是我们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向自己追求的目标迈进的一大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万一我现在喜欢的以后不喜欢了怎么办?万一我以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了又怎么办?(原谅笔者就是一个想很多的人 /手动狗头 所以与其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不如just do it! 让行动推进思考!)

      要知道,没有哪一条路是真正的坦途,面对挫折的时候,我怀疑过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智商?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也会焦虑失眠掉头发,但是当一切都要尘埃落定,我们最终也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对我而言,这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

收到的

offer

南洋理工大学 亚洲研究/中国与全球治理

香港中文大学 跨文化研究

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精神分析研究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艺术创新与创业管理

     因为当时对自己的偏好仍在不断探索中,所以投出去的申请都是自己不排斥的,能胜任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定义的广撒网hh

总体时间线

19.06-09

准备语言成绩

19.09-11

准备文书

建议以上两项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前2月准备,因为笔者确定留学时间较晚,导致后面的时间线很赶...含泪警告

19.11-20.01

递交网上申请

(个别专业需要邮寄纸质版)

20.04-05

准备面试,收到offer

语言成绩

    考雅思/托福/GRE

     因为我报的学校都是雅思、托福二选一,所以我一直在屠鸭的路上…

     我是19年3-6月报的雅思班,结束后才开始独自战斗。近三个月的课程,安排在每周末的下午,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穿插安排。听力会挑出重点词汇反复听,每个模块讲解题技巧然后反复练;口语老师会教大家列思维导图,然后给话题联系;阅读和写作则要求仔细审题,看懂题目要求,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这里对想要报班的同学们说:报班对于短期提分是有效的,因为课上老师讲的都是很实用的应试技巧,但是一堂课时间长信息量大,且每周课程间隔时间较长,因此是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做题巩固,否则也是难以吸收的。而对于习惯自己练习自己总结经验的同学来说,可能刷题会更适合。

     最后再调侃一下考点,离学校较近的考点包括广州、深圳、中山,但是内地的考点主观分(口语+写作)会稍微严格一些,具体表现为口语hh(当然勤加练习变身考神就不怕啦)。如果在内地考客观分(阅读+听力)已经达标,主观分稍差,建议去香港、澳门考,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过缺点是澳门的考位较少,需要拼手速hh,香港的话平时没有问题,特殊时期大家自行考虑安全问题。如果港澳申不到考位,也建议去东南亚地区考,例如泰国、越南和新加坡,还能顺便旅个游(不是划掉,我瞎说的)

文书

1.简历

     准备简历,就是回想自己大学几年都做了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结果导向型思维,从做过的事情和积累过的经验可以推导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在我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前辅导员珍珍老师曾经教过我一个方法,将自己在大学里的经历,比如学生工作、调研比赛、实习经历和所获奖项等,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份表格,且每个条目都要叙述一到两点的具体内容,并时时更新。这样能保证在准备任何一份简历的时候不至于无话可说,还可以针对不同要求的申请制定出一份独特的简历。

     这里提一个小tips,大学里收到的所有证书、证明类文件都要第一时间扫描成电子版PDF保存在U盘的文档里,并且复印一份纸质版以防丢失。这会在以后需要这些材料的时候帮上大忙。

     如果平时的积累足够,那么在需要一份留学申请的简历时就不用扯着头发想啦,只需要挑选出专业需要的经历,中文翻译成英文就搞定啦~

2.动机信

     这是一个大胆吐露心声(划掉)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陈述为什么会对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感兴趣,自己的学习或经历有什么优势可以获得学校的亲睐,以及之后的学习或职业规划等都可以谈。

     其实求职和求学本质上都是展现你自身实力以及是否和对方所需匹配的一个过程,把握住这两点要义,注意书写规范和措辞,一篇感人肺腑的动机信并不难,so show yourself!

 

3.推荐信

     一般大学需要两封,少数只要一封,建议准备两封。

     需要先选择并联系老师,请他们做自己的推荐人。可以是熟悉自己的老师,比如论文指导老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经历是比较清楚的。也可以找院系办主任或者德高望重的教授,要根据自己和目标学校的具体情况判断。一般是两位学术老师,如果有出色的实习也可以找工作上的导师写以展现不俗的工作能力,不过这个一般适用于工作导向型的学校和专业。

     可以先通过邮件、微信或office hours见面和老师确定推荐信,然后准备推荐信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成绩单,动机信和目标学校及专业的详细情况,以及一份针对性的自我陈述(即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具体原因)和一份未来的学习计划,如有目标学校的老师联系方式也可以提供(以上参考郭峻赫老师的要求)。

     当提交网申后,学校一般会发送链接到推荐人的邮箱(此处建议留中大官邮),需要及时和老师确认递交情况,避免因材料不全导致可能出现的申请问题(不过一般老师们都会很上心的~)。

面试

    当申请时间截止后,学校在审核资料后1-3月左右会邮件通知提供面试机会。

     香港和新加坡的高校一般不需要面试,但个别专业可能会对跨专业学生进行面试。同时也会根据当年申请的竞争情况和出于想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等可能性提供面试机会。法国和爱尔兰则在申请时会注明是否需要面试,但也有可能根据申请人自身的情况选择免面试。

 

     面试通常会问到的问题包括:

1. 自我介绍(姓名、学校、专业、兴趣爱好等)

2. 本科专业(如果是转专业,则最好说明有哪些经历支持自己跨专业,参考动机信)

3. 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该国家或地区/该专业/如何了解到该项目

4. 对申请专业的了解/个人学习该专业的优劣势

5. 留学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如全英课堂、留学生沟通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则会有侧重:

     学术型:

1. 上过的专业课/读过的专业书

2. 曾有过的研究经历/面临的挑战和感想

3. 未来的学习计划(可结合目标专业的开课设计)

     就业型:

1. 曾有过的调研/比赛/实习经历及感想

2. 未来的职业规划(详细分为短期和长期)

      面试最后一般面试官会问面试者是否还有问题,这个时候可以提一些关于专业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自己对于申请的重视和思考。

      *要注意的是,面试是很灵活的,可以从以上角度切入提前做一些准备,但是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维,因为真正面试时面试官的问题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准备的最大作用其实是让自己不要太紧张。

      等收获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筛选啦,从自己未来的学习或职业规划出发,pick心仪offer!

      但是留学并不是最终目标,它只是一个提供更广阔平台的机会,如果利用好这一契机,在留学期间为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才是关键。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